百队杯篮球少年,归队!


  上图《小篮球 大梦想》百队杯纪念书封面中的三位小伙伴陈泊延、叶祯宸、邢栋(右1、右2、左2)已成长为百队杯十周年开幕式上的棒小伙(下图左、中、右)。本报记者 刘平 摄

  深秋的阳光洒在和平里第一小学的操场上,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熟悉。看台旁,三个已经高出参赛小球员一截的“大孩子”静静站着。

  他们曾在百队杯的赛场上奔跑、呐喊,代表和平里一小夺得冠军。如今,他们已是高三学生,重返母校参加百队杯十周年开幕式。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球员,而是这段故事的见证者。那本百队杯十周年纪念书《小篮球 大梦想》的封面上,正是他们夺冠后的合影。

  “挺激动的。”叶祯宸笑着回忆起当年拍封面照的情景,“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百队杯,还在奥体比赛。当时比赛挺紧张的,最后能夺冠,真的特别激动!”

  在这十年里,叶祯宸只在初三和如今高三时因超出组别年龄要求未能参赛,几乎年年上场。十年弹指一挥间,叶祯宸感叹,“百队杯的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规模也更壮大了,但每次参加比赛的感受都不一样。”

  邢栋也记得那个“第一次”的夏天。“那时的对手是翠微小学。其实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是想打好最后一场,不留遗憾。”说起那天,他忍不住笑了笑,“没想到真拿了冠军,那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对邢栋来说,百队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项比赛。那是他认识篮球的起点,也是青春里最纯粹的坚持。“小学时,百队杯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比赛,关注度很高,成为冠军还能登上《北京晚报》。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再看到比赛继续举办,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怀。”

  邢栋笑着说,现在再看学弟学妹们参赛,“好像自己也还在赛场上。希望他们也能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陈泊延同样把百队杯视作自己篮球之路的起点。陈泊延第一次与百队杯结缘是在2016年。当时他上三年级,在场边观看比赛。“我也得好好训练,将来像他们一样上场打比赛。”这是他当时的想法。一年后,他便如愿以偿,在百队杯赛场上实现了自己篮球生涯正式比赛的“首秀”。

  陈泊延说:“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篮球,也因为它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最初分赛区的比赛,到如今赛制更完善、规模更盛大的十周年赛事,陈泊延笑着说,百队杯像是自己的“兄弟”,“它贯穿了我整个篮球生涯。”虽然今年已因超龄无法再上场,但他说,希望未来能以别的身份继续参与这个大家庭。

  操场上传来新的欢呼声,几个身穿崭新球衣的小学生正在热身。三人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奔跑、传球、笑闹,神情里透出安静而满足的笑意。

  十年过去,百队杯依旧,但少年已经长大。那些从百队杯起步的孩子,带着记忆与信念,又一次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本报记者 陈嘉堃 实习记者 李婷婷 实习生 李雨默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