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天救治 让430克超早产儿成功脱险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142天救治 让430克超早产儿成功脱险

成都市妇儿中心医院刷新四川省内生存极限超早产儿的救治纪录

近日,在历经142天的挣扎求生和医护人员的精心守护后,22+2周早产出生的“小坚果”,终于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健康出院了。他的顺利康复,书写了一个生命的传奇:出生胎龄仅22+2周,体重430克,是目前国内报道救治成功的极罕见超小胎龄、极低体重的生存极限早产儿。他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在超未成熟儿救治领域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创造了生存极限的医学奇迹。

万分紧急

孕22+周母亲突发子宫破裂

今年5月的一天,怀孕仅22+周的妈妈突发子宫破裂、剧烈腹痛,被送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成妇儿”)时情况已万分危急,母婴两条生命都面临着巨大风险。

医院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预案,产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新生儿科五大核心团队迅速集结,在几分钟内完成了术前准备和抢救部署。

“当时的情况是,抢救母亲是第一位,但我们必须同时为这个仅22周多的小生命争取任何一丝存活的机会。”成妇儿重症产科主任魏素梅说。

在手术台上,产科团队以最快速度精准止血、控制险情;麻醉团队全力保障母亲生命体征平稳;输血科确保了血源的快速供应。

与此同时,一支超早产儿复苏团队已在手术床边就位,严阵以待。

这场高效的多学科协作,为母婴的成功救治赢得了决定性的时间。最终,母亲实施了子宫破裂修补术,成功保住了子宫,但小坚果也被迫提前了近半个孕期来到人间。

生死时速

在1小时内搭建“生命之桥”

胎龄<24周的早产儿,被医学界公认为“生存极限”。随着这个仅22+2周、430克的生存极限早产儿的出生,紧张的黄金1小时生死时速即刻开启:

出生1分钟内:暖箱早已提前预热,超早救治团队在出生1分钟内为小坚果建立了有效呼吸通道,用保鲜膜包裹住他薄如蝉翼的皮肤维持体温和湿度,T组合复苏器进行最温和的正压通气,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

生后第29分钟:小坚果被安全转移到NICU,并完成高难度的新生儿脐动脉、脐静脉置管。刚刚被剪断的脐带,立即“变身”生命的通道,将在接下来的抢救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后1小时内:药物与营养液开始通过脐静脉导管这条“生命通道”缓缓注入他小小的身体,脐动脉导管则肩负采集血液样本和血压监测的使命。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医护们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为小坚果搭建“生命的桥梁”,血氧、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连续闯关

实现从430克到3700克的完美“逆袭”

危险仍未解除,在此后的时间里,在多学科团队的帮助下,小坚果连续闯关。

呼吸关:呼吸机成了小坚果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小坚果娇嫩的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肺大泡。在他出生后第97天、体重2.07kg时,由小儿外科专家、成妇儿院长张利兵教授主刀,为他实施了右主支气管封堵,并在胸腔镜下成功行肺大泡切除术。在经历103天的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后,小坚果在纠正胎龄37+1周时顺利撤离了有创呼吸机。

神经与循环关:出生第1天时,小坚果出现血压不稳定状况,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颅内出血。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让小坚果平稳度过了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等致命风险期。

营养关:生存极限早产儿肠道功能几乎为零。团队在出生后1小时内即为其置入“生命通道”——脐静脉导管、输注营养液。生后第二天以0.5毫升/次的微量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和肠道刺激,像“绣花”一样,帮助建立消化功能,生后55天即实现了全肠内营养。

感染关:超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风险极高。救治团队每一次操作都严格无菌,凭借着用心和专业的护理,小坚果在住院的一百多天里没有发生院内感染。

在NICU团队的日夜坚守下,小坚果的体重从430克稳步增长至3700克,纠正胎龄42+4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全面评估后,医生终于批准:可以出院啦!

小坚果的成功救治,刷新了四川省内生存极限超早产儿的救治纪录,成为成都市新生儿医学进步的又一里程碑,为无数徘徊在生命边缘的超早产儿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曙光。

蒋燕 赵奇思 王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供图 成妇儿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