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持续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近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30个营商环境创新案例,这些创新成果涵盖政务服务、产业发展、法治保障等多个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昆明经验”,持续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一项项微改革、一条条新举措,正重塑昆明的商业生态,不断让这片投资热土焕发新活力。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2025年上半年,市政务服务局以“创优争先·树营商环境品牌标杆”为主题,从创新性、实效性、示范性、影响力四个维度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到营商环境创新案例133个,最终优选出30个在全市推广。

  近年来,昆明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核心,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以服务举措的“百花齐放”形成昆明营商环境的“四季如春”。截至目前,昆明已连续6年在云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稳居第一,经营主体的满意度与获得感稳步提升,全省营商环境排头兵示范作用凸显。

  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推出“e办通”无犯罪记录证明“全市通办”服务,凡具有昆明户籍或持有昆明居住证的群众可24小时“自助办”“全市通办”无犯罪记录证明,打破派出所窗口“面对面”审批的传统模式和属地办理原则。改革后,窗口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可以实现即时办结,在“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71.5%的受理件实现当日办结。

  西山区创新提出专区、专窗、专人“一站三专”的服务新模式,实现多窗分散办向一窗集成办的转变,成为昆明市首家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下办理“只找一窗”的地区。2025年以来,共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139952件,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好每件事”的跃升。

  市税务局推出“反向预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主动精准推送预约时段,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2025年1—8月,全市办税服务厅叫号量同比下降45.26%,业务线上办理率同比上升6.37%,有效破解高峰期服务资源紧张难题。

  石林县创新推出“一企一卡”帮办代办联系卡,实现涉企服务“码上办”。企业通过手机扫码下单即可“点对点”多方联动定制帮办代办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矩阵。2025年以来,跟踪服务招商引资项目88个,加速推进项目43个,顺利投产运营19个。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昆明政务服务的持续升级,让营商环境优化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

  产业环境优化升级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昆明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市发展改革委出台《昆明市规范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推动新能源行业有序发展。2024年,全市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8亿元、同比增长30%,能源投资总量排名全省第一,投资增速在全市12个行业领域中排名第1位。

  五华区紧扣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全场景的“三全”服务体系;打造“政策通+技术通”的“低空店小二”服务队伍,保障项目高效落地;创新实施“容错备案制”,组建“政府+企业+专家”评审组,确保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试点方案并开展试点项目;成功落地“低空+城市短途物流”等4个标杆场景,吸引好物飞送、秒送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

  盘龙区精准把握汽车产业发展脉络,通过“政策+招商+转型+推广+保障”等系列举措,助力新能源汽车销售和二手车出口业务蓬勃发展;组建由海关、税务、车管所、商投局、街道、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方参与的工作专班,及时解决企业二手车上牌、落户、出口等实操难题,推动业务流程顺畅。

  市医保局创新推出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集采新模式,实现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新突破。第一批和第二批全省联盟医用耗材中选结果已于2025年5月20日在全省范围内落地实施,共17115个品规中选,覆盖838家医疗机构,预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9.33亿元。

  法治保障持续强化

  构建公平透明营商环境

  昆明不断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创新监管模式,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

  市法院快审中心创新“以1带N”新机制化解群体性涉企纠纷,通过典型案例明确裁判规则,实现“办理一件带动一片”的实质解纷效果;全流程覆盖调解工作,在“立案前+诉讼中+判决前”三个环节贯通全过程自动履行机制;通过“以1带N”机制,化解不同领域多件群体性纠纷。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牵头探索创新查封不动产自行处置新模式,办理完成全省首例“带封处置”业务,打破以往司法执行程序中处置被法院查封不动产“时间长、损耗大”的困境。截至2025年9月,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办理“带封处置”业务105笔,涉及金额7746万余元。

  官渡区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作为西南地区最大商贸综合体,年均涉商事纠纷超千件。为破解基层司法服务半径不足、纠纷化解效率低等问题,官渡区创新设立“商圈微法庭”,打造“家门口的法庭”,整合法院、街道、司法所、市场监管所和专业调解组织的优势资源,形成“网格员+调解员+法官+联调联动”的四级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8月,累计化解买卖合同、消费维权 等纠纷103起,接待法律咨询628人次。

  高新区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办理结果积分管理制度,通过“基础分值+正反向量化分值”的计算方式,把办件耗时长短、结果影响程度、部门协调配合度纳入考量维度。机制试行以来,营商环境投诉件办理效能显著提升,3天办结率较去年同期提升66.67%,10天办结率达100%。

  一个个案例背后,是窗口前减少的排队时间、审批中压缩的环节、企业节省的开支、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从“灭火器”到“防护网”,从“被动审批”到“主动服务”,昆明正以“四季如春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记者董宇虹报道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