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福建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防范宗族宗亲领域非法集资风险的提示函,呼吁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宗族宗亲领域非法集资风险,谨记“高利保本是陷阱、保本高收益是金融诈骗”。
近年来,一些宗族宗亲会未通过民政部门审批擅自设立、组织运作不规范,一些发起人通过宗族宗亲会以公益之名设下集资骗局,利用宗族宗亲信任关系巧立名目集资敛财,已出现多起非法集资案件。
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宣传宗族文化为幌子,搭建网上商城推销土特产,采用媒体推介、举办讲座、口口相传等方式,承诺保本并高额返利,以诱骗投资人缴纳加盟费等形式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该团伙累计吸收1.8万余名投资人资金28.6亿元,造成1.2万名受害人实际损失16.04亿元。经审理,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主犯无期徒刑,判处其余骨干有期徒刑14年至有期徒刑8年,并处高额罚金。
何某发起成立某爱心互助会(以下简称互助会),伙同其他互助会会员商量动员家族宗亲将资金投入到互助会,并制定了互助会实施办法和章程。经过口口相传等方式,向宗族宗亲人员公开宣传集资,承诺给予每月2%利息,引诱社会公众与互助会签订协议,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经核实,该互助会非法吸收的投资款共计2000多万元。
某地市宗亲会通过制定《投资取息增加积累实施方案》,承诺给予投资人每月2%利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某乡亲先后存入20万元到宗亲会会长的账户,并收到宗亲会会长出具的会员缴款凭证。然而8个月后,利息停付、本金难退,该乡亲遭受资金损失。
福建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宗族宗亲领域非法集资团伙常借宗族宗亲身份拉关系,再以高收益、稳返利为诱饵诱骗投资。消费者若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线索,要积极向福建省非法金融活动举报平台举报,或向各地处置非法集资部门、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