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向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35亿元
◎记者 赵明超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明显加大对权益类基金的自购力度,以真金白银看多后市行情。据统计,年内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已达35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与此同时,多只新发爆款基金也频现基金管理人自购身影。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既体现对自身投研能力的认可,也可以与投资者利益更好绑定。
爆款基金频现自购身影
公募基金正在用实际行动看多后市,近期不少公司出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10月21日,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该基金一日结束募集,发行规模为19.7亿元,其中,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900万元。
类似的还有,9月8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已于9月8日运用固有资金5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基金。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基金同样是一日结束募集,发行当日认购资金就超过了1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华商基金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给予部分确认,最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32.95%。
“在新基金发行前,基金管理人通常会与代销渠道进行充分沟通,对基金的募集规模会有初步预期。当前,一些爆款新发基金频频被自购,更能说明基金管理人对基金经理的认可以及对后市的看好。”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今年以来,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35.27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天弘基金、永赢基金、招商基金等超10家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均超1亿元。
基金自购收获颇丰
基金管理人密集自购权益类基金,大多发生在市场震荡调整的时候。例如,今年4月,大量基金管理人宣布自购。
从基金业绩看,多家基金管理人自购的产品收益已较为丰厚。例如,4月3日,安信基金公告称,于4月2日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1000万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已在基金发行期出资200万元认购本基金并持有至今,承诺自公告之日起继续持有至少1年以上。从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4月2日以来,截至10月23日,该基金净值涨幅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发行时,多家基金公司出手自购,这些基金成立以来表现普遍较为亮眼。7月1日,华商基金宣布,已于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37.25%。
类似的还有,工银瑞信基金运用固有资金认购工银瑞信泓裕回报混合基金3000万元。截至10月23日,工银瑞信泓裕回报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15.65%。
未来或将有更多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管理人主动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一方面,通过“真金白银”投入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尤其在市场波动期能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将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能够进一步约束投资行为,促使投研团队更聚焦长期业绩,而非短期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