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蔓越莓水收现场。
鲜艳欲滴的蔓越莓。张恩平 李拥军摄编者按
时光落笔,“十四五”规划步入收官之年,龙江大地正以奋斗为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的生动答卷。
我们以“我”为窗,听普通百姓讲述成长轨迹,将一个个普通百姓的个人成长和生活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件相关联。这不仅是一组报道,更是一份龙江人用实干写就的“十四五”答卷。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见思想的力量、奋斗的价值,更看见龙江朝着新目标迈进的坚定步伐。
□贺东旭 本报记者 刘大泳
金秋时节,祖国东极黑龙江抚远市黑瞎子岛镇东安村红海植业有限公司的4200亩蔓越莓基地连成一片红色海洋,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从十年前的荒滩试验田,到如今亚洲最大的蔓越莓规模化种植基地;从依赖进口的“外来果”,到搭载神舟飞天的“太空种”;从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果”,到连接南北文旅的“友谊桥”,这颗小红果在北纬48度的黑土地上,书写了一段产业振兴与跨区域协作的动人传奇。
水收季里的“红海奇观”
清晨五点,抚远的曙光刚穿透薄雾,蔓越莓基地就热闹起来。人工采摘现场,工人正精挑细选采摘品相好、成熟度高的蔓越莓;水收现场,打果机轰鸣着在水中穿梭,机械臂搅动间,红彤彤的蔓越莓脱离枝蔓漂浮水面,形成壮观的红色海洋。独特的水收方式,不仅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看穿着防水服的工人手持浮栏,将浆果聚成一片片“红色岛屿”。
“这是最让我们骄傲的丰收场景。”基地负责人李峰站在田埂上介绍,今年气候适宜,浆果甜酸度达到最佳平衡,亩产较去年提升30%以上。在分选车间,新引进的分选设备正全速运转,通过颜色、大小、糖度三重检测,将浆果精准分级为“精品果”“标准果”。“以前靠人工分拣,一天最多处理5吨,现在自动化生产线单日能加工20吨,还能保证每颗浆果品质一致。”技术员指着分拣好的蔓越莓说,今年首批鲜果于8月末已发往上海、广州等地,订单排期已至11月。
丰收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让基地成为抚远的“网红打卡地”。来自上海的游客高先生举着相机记录“红海”:“只在超市见过蔓越莓干,没想到新鲜浆果采收这么壮观,这趟东极之旅值了。”抚远市文旅局统计,今年蔓越莓采收季,基地已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增长25%。
从北美农场到东极“蔓”园的突破
“11年前第一次来抚远,就被这里的生态和诚意打动。”李峰回忆,2013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学习蔓越莓种植技术时,发现国内蔓越莓几乎全靠进口,鲜果价格高达每斤百元。回国后,他从海南到内蒙古辗转多地试验,最终被抚远的酸性草甸土、充足水源和冬季低温休眠环境吸引,更因当地政府“书记结对帮扶”的政策支持,决定在此扎根。
初期的创业充满挑战。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冬里,李峰带着团队搭建临时板房,顶着暴风雪抢修冻裂的灌溉管道,用两年时间完成土壤改良,将pH值精准调节至蔓越莓适宜的4.0~5.5区间。蔓越莓结果的第一年,尽管仅收获几百斤,却标志着蔓越莓在我国寒地种植成功。李峰说:“今年蔓越莓产量预计突破4000吨,产值突破8000万元,不仅填补国内鲜果供应空白,还将市场价格降了下来,让普通消费者得以品尝。”
2022年,抚远蔓越莓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开启航天育种征程。“这是打破北美品种垄断的关键一步。”李峰解释,种子返回地面选育后,有望培育出更耐寒、高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目前,科研团队已筛选出3个优良株,预计3~5年内可实现量产。
一颗小红果的文旅佳话
去年初冬的抚远飘起雪花,3辆满载10万瓶蔓越莓啤酒的卡车顶着风雪启程,跨越4300公里奔赴广西。这是继抚远送蔓越莓鲜果、广西送砂糖橘后的又一次南北互动,续写了“南橘北莓”的友谊篇章。
故事始于2023~2024冰雪季,11名广西“小砂糖橘”赴黑龙江游学,受到当地群众悉心照料。为表感谢,广西送来11车砂糖橘和沃柑,抚远第一时间回赠10万盒蔓越莓鲜果,引发全网关注。去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广西日报社联合策划,推动“蔓越莓啤酒南赠”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
2024年11月9日,南宁市水漾市集的抚远蔓越莓啤酒主题活动现场,广西市民争相品尝这款融合蔓越莓汁与麦芽香的特色饮品。“酸甜清爽,很适合南方口味。”南宁市民李女士的评价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活动期间,央视新闻、等20余家央媒、省媒组成传播矩阵,全网累计发布信息7349条,互动声量突破525.88万次,影响力值达31.48亿,抖音相关话题持续占据南宁、桂林等城市同城热搜榜。
此次互动更带动两地文旅深度联动。广西多家旅行社推出“抚远东极+蔓越莓基地”旅游线路,2024年11月单月就有5000余名广西游客赴抚远,体验东极日出、探访红色“果海”。抚远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将与广西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出“南赏桂林山水,北观东极日出”跨省旅游产品,让蔓越莓成为连接南北的文旅纽带。
从田间的“红海”到太空育种,从农户的“钱袋子”到南北的“友谊桥”,这颗北纬48度孕育的小红果,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书写着乡村振兴与区域协作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