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和AI聊天就能生成个人回忆录,夹下手指竟能完成体质监测,“悬空老人”也能外出兜风……在全国第16个“敬老月”、上海市第38个敬老日来临之际,虹口区第二届银发生活节在和平公园启动。围绕“温情友好、文化友好、服务友好、健康友好、权益友好、消费友好”等主题,40余家企业在此推出市集,不少高科技产品让老人们连连点赞,带动银发消费。

“虹宝,我小辰光顶顶欢喜喫撒侬晓得伐……”打开手机小程序,用上海方言与AI“虹宝”聊天,便能“聊”出了一部个人回忆录。这款上海慰康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带来的“憶镜AI数字回忆”,已让不少老年人为情绪价值“埋单”。公司创始人徐宏震介绍,该产品通过AI对话积累起老人的个人信息,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可私人定制文本、视频等。同时,该产品还以AI为底座不断丰富为老场景。包括主动提供周边社区食堂、社区活动、政策补贴等相关信息,并依托医疗机构等共建单位,通过人工服务为老人匹配专业服务。

上海逸仙虹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摊位前,多位老人有序排队,等着体验“AI智能五诊仪”。这里提供多种体外检测服务:将食指插入脉诊仪器,短短1分钟后即可获得体质监测报告;伸出舌头,两三分钟后就能收到数据柱状图,提示需要注意的健康事项;依托哈工大团队,面诊还能更分析出用户体质。体验者陆阿婆说,体测不费时不费力,通过健康风险提示,就能“有的放矢”地关注身体各方面情况。

现场,满足老人出行需求的“福祉车”颇受关注。上海福行陪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祝志杰介绍,该款改装车叠加了“爬楼机+无障碍出行”功能,目前普遍应用于陪诊、“悬空老人”出行等场景。尤其是在未安装电梯的老旧小区,有些老人想出门“兜风”,或是外出与老友相聚,“福祉车就成了首选,现在每天预约量达到约15单”。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虹口区始终把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协同多方编织“长者幸福生活长卷”。围绕“老有所养”,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街区、社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围绕“老有所医”,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与康复护理转介机制,已构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体系,正探索医康养护协同联动转介机制;围绕“老有所乐”,打造“不落幕的老博会”,建成12家“智慧健康养老体验中心”;围绕“老有所学”,稳步推进区级“数字化”老年大学建设,深度推进老年教育“三类学习点”建设;围绕“老有所为”,开展银龄就业援助服务,指导建立80余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
原标题:《和AI用上海话聊天能生成回忆录?高科技产品为长者编织“幸福生活长卷”》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张晓鸣
来源:作者:文汇报 单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