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颢/文 宋延康/图 通讯员黎金连 何保仁
10月21日,由南宁中心血站、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南宁市红十字会联合主办,中国输血协会输血传播疾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5年血液安全关键技术与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血液保障体系建设培训班在南宁举办。来自中国及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供血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相关机构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深度交流与务实合作,共同探讨应对血液安全挑战,携手构建更为坚固的区域血液保障网络。
1 聚焦前沿议题 共商血液安全核心挑战
在全球新发再发传染病风险持续的背景下,筑牢血液安全防线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次培训班围绕“血液安全关键技术”与“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血液保障体系建设”两大核心议题,邀请了25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老挝、柬埔寨、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及泰国的血液中心负责人与专家,分别分享了各自国家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强化血液筛查、保障血液供应链安全以及应对新发传染病策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实践案例。
来自北京、广东、云南、黑龙江等地的国内专家带来了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病毒感染免疫机制、隐匿性肝炎筛查新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实践成果,为血液安全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论支撑与技术解决方案。
2 组团实地探访 多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培训班正式开始前,各国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代表团应邀访问了南宁中心血站,开启了首场国际交流活动。南宁中心血站党委书记、站长苏常山向代表团系统介绍了该站在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与充足方面的体系化实践,涵盖严格的血液检测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血液管理平台建设以及高效的优先用血机制等。
各方围绕共同面临的血液安全挑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共建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代表团还参观了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南A中心),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就未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行初步探讨。
3 专项技术交流 提升血液安全保障能力
血液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福祉的跨国界课题。为将交流成果落到实处,培训结束后,南宁中心血站紧接着举办了采供血技术交流会。来自老挝红十字会、老挝国家血液中心及哈萨克斯坦国家血液中心的17名学员参加了此次深度技术交流。
本次技术交流会为期12天,创新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的模式。理论课程由国内权威专家系统讲授,并通过线上平台同步直播,惠及更多国家同行。实操环节安排学员深入南宁中心血站各核心业务部门,进行全过程、沉浸式的技能训练,确保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精准传递与有效落地,切实提升相关区域的血液安全保障实战能力。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南宁正积极携手各方,共同编织更紧密的区域血液安全合作网络。一系列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有效提升各国协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为区域乃至全球输血医学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更安全、更高效的国际输血服务合作体系。其间,南宁中心血站在展示自身实力和成就的同时,也积极寻求与国际同行开展相关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血液安全事业的发展。未来,多方将继续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血液安全领域的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