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沈虹阳
图片由若尔盖县城关第二小学校提供
9月28日,南湖晚报发起《嘉兴对口援建城市若尔盖 24名“奖学助困”学生愿你来结对》倡议,作为“关爱有嘉·共富成长”项目之一,该公益行动引起社会广泛反响,有家长带着孩子自主结对的,也有以单位和企业名义结对的。
24名“奖学助困”对象来自嘉兴市对口援建城市四川省阿坝州,在若尔盖县教育局的牵线搭桥下,本次结对对象为若尔盖县城关第二小学校的学生,均为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遇到困境的儿童。
项目公益支持单位嘉兴市体育彩票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钢表示,体育彩票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国家公益事业和体育事业筹集资金的光荣使命。“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们不变的发行宗旨。未来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体育元素”,比如捐赠一些体育器材,让孩子们在强健体魄中感受体育的快乐与魅力,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愿体育彩票的这份微光,能如赛场上传递的火炬,为孩子们照亮一段前行的路;愿社会各界的这份爱心,能如高原上的阳光,温暖孩子们成长的岁月。相信,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爱心单位和企业感言
嘉兴南湖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嘉兴南湖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孙越:
我们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我们拥有的教育资源、学习环境,是许多若尔盖孩子所羡慕的。今天,我们伸出援手,结对帮扶,是一次生动的爱心教育,也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它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温暖另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
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不仅能成为捐助者,更能成为倾听者和交流者。我们可以通过一封信、一幅画、一次视频连线,与远方的伙伴分享彼此的生活、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烦恼。让这份情谊,跨越千山万水,真正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嘉创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峰:
企业之于社会,如同树木之于大地。我们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牢记回馈社会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深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路径,是点亮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未来的最亮光芒。我们的帮扶,不仅仅是提供一份物质上的帮助,更希望搭建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今天,我们愿意成为一阵托举你们飞翔的风;未来,我们希望看到你们成为建设家乡、贡献社会的栋梁之材。
部分爱心人士感言
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崔佳成家长:
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善良、友爱的种子,感受不同地区的生活,让双方孩子共同收获温暖与成长。
后续我们将开展主题式分享,比如以“我的一天,我的家乡,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主题进行书信或视频电话沟通。可以教结对伙伴一首简单的汉语古诗或一首流行歌曲;同时也请对方教我们一句藏语问候、一首藏族童谣或一个藏族舞蹈动作。进行实物互动,比如心愿书单、过冬新衣、开学文具、新年礼物、儿童节礼物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非常希望能邀请藏族小朋友和家人来我们家做客,或者我们全家去探访他们,实现真正的面对面交流。
嘉兴市南湖区世合实验学校姚远家长:
我儿子五岁那年,红船义警发起帮助喜马拉雅山脚下才布村孩子温暖过冬的公益活动,我们当时认捐了新棉衣和学习用品。从那以后,孩子心中就种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常念叨着“想帮助一个远方的小朋友”。作为母亲,我深感欣慰,也希望通过这样的陪伴,让他懂得珍惜与分享,在童年时期建立起对世界的温柔感知。
未来我们计划通过每月一次电话或者视频,让童言童语跨越山河;每季寄一些小礼物或者对方小朋友需要的物品;对方方便的话,暑假我们可以去看他,顺便带点礼品;每年给予能力范围内的金额赞助来保持两地孩子的联结。希望两个孩子能在这样的互动中,成为彼此生命里特别的好朋友。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沈印东家长:
目前,我们这边的孩子生活都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他对自己生活获得的一切觉得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不够健全的视野。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他看到这个世界上其他人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他有所触动,更好地珍惜自己的生活,更好地成长。此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秀城实验教育集团沈阅凡家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信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格的塑造与情感的联结。我们希望通过参与这次行动,为孩子开启一扇窗,让他看到世界的广阔与生命的多样,理解“朋友”一词可以跨越山海。
未来,我想让他们建立平等、双向的交流关系。如真诚的“笔友”互动: 鼓励两个孩子通过书信、微信等方式,分享彼此的生活日常、校园趣事、喜爱的画作等,让真诚的交流成为友谊的桥梁。双向的兴趣分享:互相推荐喜欢的书籍,交流彼此的兴趣爱好,或是介绍自己家乡的风貌与文化。我们期待这是一次文化的交换与视野的开阔,让两个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新知与快乐。伙伴间的相互关怀:在节日或新学期等时刻,我们会精心准备一些学习用品、书籍或小礼物作为友谊的纪念。这并非单向的给予,而是伙伴间一份心意的传递,让关怀在细微处自然流淌。
辅成教育集团穆湖部叶子洋家长:
有人将公益视为一场向内行走的自我修行,也有人将其看作一次向外行走的社会行动。于我而言,我更愿将这次公益视作一堂教会孩子“爱与被爱”同样重要的社会大课。希望孩子学会如何去“爱”——爱那个素未谋面的伙伴,爱这个虽有缺憾却始终充满可能的世界。
我们期待这份联结是持续、有温度且双向流动的,未来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浸润在大大小小的互动中。
未来,我们可以是定期的“日常分享”,可以是重要时刻的“成长分享”,也可以是跨越时空的“线下互动”。这不是一次单向的“帮助”,而是一次关乎“成长”的双向奔赴。我们彼此都在给予,同时也在收获:在照亮对方的同时,也被对方的光点亮。我们满怀期待:孩子们都能成长为内心丰盈、懂得爱己爱人、视野开阔的人。
嘉兴南湖实验中学姚力文家长:
孩子日常都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一座城、一个学校、一个家里生活,缺少对社会复杂性的体会,和人生冷暖的切身感受,这样的认知是片面和小格局的。
我们希望他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能够对同龄人的另一种生活状态有所了解,珍惜现有、共同努力,用爱心浇灌爱心,用善良和勤奋让双方的生活都变得更美好。
未来,希望在我们的绵薄之力下,受助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机会的话,我们会带孩子去对方的家乡,给他们当面交流的机会。时机成熟的话,还可以利用我们的资源,为对方孩子和家庭改善生活境遇提供帮助。期待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可以学业有成,为两地交流,更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
宋梓锐家长:
我们希望通过结对帮扶,在孩子心中播下爱与责任的种子,搭建民族友谊的桥梁。未来将通过定期书信、视频通话和互访交流,让两个孩子共同成长。无论小姑娘梦想成为教师、医生还是其他,我们都将全力支持她追逐理想,做她坚实的后盾。
嘉兴南湖实验中学徐策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深耕教育多年,深知教育是点亮希望的火种。参与奖学助困诺尔盖爱心公益,既是想以微薄之力为诺尔盖的孩子搭建求学桥梁,也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者的责任——让每一个渴望知识的眼神都不被辜负。
未来,我计划以“书信结对”开启交流,让两地孩子分享学习点滴与生活趣事;同时借助课堂,组织学生与诺尔盖的孩子开展线上读书分享、知识竞赛,以文化为纽带拉近距离。
这份捐助只是开始,我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也期待带动更多师生加入,让爱心跨越山海,让教育的温暖照亮每一段逐梦之路。
嘉兴南湖实验中学(曾经的学生)
沈俊毅:
支持若尔盖的孩子,因被纯粹眼神触动而守护求知心,将以“书信手账”“云端成长册”及物资构建双向陪伴,愿这份联结照亮前路,见证他们携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