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锚定“十五五”主要目标 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合力
本报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致表示,要紧紧锚定“十五五”主要目标,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进一步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把全会描绘的宏伟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全省工信系统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处处长刘玉涛表示,将锚定“把工业立起来”,推动向“高”攀升,推进钢铁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快推进百亿元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向“链”延展,实施电子信息新一轮“倍增”计划、生物医药“焕新”工程,推进京津冀共造一辆车,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向“群”集聚,深化共享智造赋能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推动向“新”发力,实施重点产业链创新专项;推动向“智”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刘鹏说,省科技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全省八个重点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强重大任务谋划,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彰显了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力。”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赵文涛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省两大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两条底线,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全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系统部署。
“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明确了路径。”张家口市能源局局长张海说,作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全市将持续通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探索多种储能技术路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电在制氢、大数据、清洁供暖等领域应用,促进节能降碳。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亿万经营主体。
“我们将落细落实全会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和激活各类经营主体。”鸡泽县委书记焦雅吉表示,该县将继续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每季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评议,每月举办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破解融资瓶颈,开展金融支持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工作,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帮代办、上门办等服务,持续叫响“办事不用跑”服务品牌。
民生底色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色。围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这一目标,全会作出一系列部署。
近年来,我省在强化普惠、夯实基础、兜底保障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石岩表示,我省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流动,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同时,继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我们将坚决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持续深化‘有事找支部’服务机制,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养老、教育等急难愁盼问题。”涿州市豆庄镇党委书记郑巍说,他们将加快推进辖区排干渠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全力保障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民生保障水平。
(记者薛惠娟、米彦泽、王璐丹、郝东伟、郭晓通、刘剑英、陈华、王敬照、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