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体育与文旅融合的新范式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窦立毅

  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历经近7个月激战,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即将于11月1日在南京奥体中心迎来总决赛巅峰对决——泰州队与南通队将在此争夺冠军荣耀。而此前半决赛南京队对阵泰州队的比赛,已创下61565人现场观赛的纪录,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纪录。这场覆盖13个设区市、共85场对决的体育盛宴,不仅持续刷新着大众对城市足球的认知,更以现象级表现构建起“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完整链路,其蕴含的创新逻辑与实践价值,为全国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江苏方案。

  作为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赛事,“苏超”分常规赛与淘汰赛稳步推进,其85场对决吸引了多元群体参赛:球员中既有职业运动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高中生等业余群体,真正践行了“你行你上”的全民运动理念,让足球回归大众运动本质。据统计,常规赛阶段现场观赛总人数已达211.89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7.35亿;进入淘汰赛阶段,四场“八强战”现场观赛热情持续高涨,场均观赛人数接近4万人次。这种广泛的群众参与度不仅为赛事注入了生命力,更搭建起文旅融合的坚实受众基础。从场边呐喊的本地球迷到跨省观赛的外地游客,足球成为连接大众情感共鸣与城市体验的核心纽带,为后续文旅消费转化埋下伏笔。

  网络传播的持续发酵让“苏超”热度不断攀升,地域特色梗的迭代升级更是成为文化传播的点睛之笔。继“苏州保住太湖,无锡保住机场”“徐州宿迁楚汉之争”等经典玩梗后,后续赛事中趣味互动不断:无锡与常州的“太湖德比”赛前,两队球迷以“拉歌+家书”展开温情互动,相关话题登上区域热搜;苏州对阵时,吴侬软语评弹表演与“美猴王”造型球迷应援同框,被网友戏称“文艺青年与齐天大圣的联动”;南京与南通的较量因城市发展话题,衍生出“南哥之争”的趣味讨论,背后折射出江苏各城市既竞争又共生的独特地域文化张力。这些自带传播属性的话题,让足球赛事超越竞技本身,成为各地文化对外展示的生动窗口。

  从文旅融合实效来看,随着赛事进入淘汰赛阶段,“苏超”的拉动作用呈现出“赛程推进、效应递增”的鲜明特点。截至10月8日“八强战”落幕,据江苏省商务厅统计,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已达108.85亿元,同比增长34.03%,客流量同比增长31.9%;而此前12轮(5月10日—9月20日),全省72场比赛已带动主场城市接待外地游客1075.66万人次,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达106.74亿元,两项数据同比增幅均超25%。赛事与假期的叠加效应更显突出:端午期间,超18万名球迷涌入6个主场城市,直接推动当地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63%;暑期南通主场赛事期间,全市接待游客2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4.6%,持赛事票根可免费游览的40家A级旅游景区,客流量环比增幅超40%。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借赛事创新服务模式:苏州开通“球迷专列”,推出包含高铁票、接驳服务、景区联票的“观赛大礼包”;南京增开至淮安的球迷高铁专列,不少球迷赛后留宿品尝盱眙小龙虾,让“一张球票”真正撬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形成赛事引流、文旅托举的良性循环。

  “一城一主场”的设置,让每场比赛都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的“流动舞台”。扬州与泰州的“早茶德比”延续温情基调,赛前“不下战书寄家书”的邀约,既呼应两地同城渊源,更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扬州皮包水”与“泰州干丝”的饮食文化差异;南京队徽中的辟邪神兽元素、苏州“四大才子”与啦啦操的创意融合,将历史符号与现代赛事巧妙衔接;连云港则借赛事契机重拾城市记忆,让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对海州港的规划等历史走进大众视野。每个城市都在赛事中精准亮出文化名片,让观赛之旅升级为深度文化体验之旅。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苏超”将“散装江苏”的民间戏称,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动力。13个设区市在赛事中不仅比拼球技,更在文旅服务、城市形象塑造上相互借鉴、协同创新:徐州打造的《彭城风华》实景演艺借赛事热度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苏州的《游园惊梦》文旅项目则与无锡、常州形成客源共享;一个城市推出“赛事+景区”联动优惠,其他城市便结合本地特色跟进升级,形成“一人创新、众人跟进”的良好氛围。这种“以竞技促协作”的模式,让“十三太保”从各自为战转向抱团发展,共同提升了江苏文旅的整体品牌影响力。

  如今,“苏超”总决赛的哨声即将吹响,尽管赛事尚未收官,但这场体育盛宴的落幕,恰是其融合模式持续发挥效应的开端。它以实践证明,扎根地域文化、激活群众参与、构建消费闭环,是体育文旅IP成功的核心逻辑。足球赛场的欢呼与城市文旅的活力相互激荡,单一观赛升级为“观赛+文旅”的复合型消费——“苏超”所解码的融合新范式,正为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清晰路径:唯有让体育赋能文化传播、让文旅拓展体育价值,才能持续释放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作者系民盟江苏省南通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南通文化总支部主委)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