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义剪解决重残人士的“头”等大事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小小理发问题,却难住了许多重残人士。为此,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发动有理发手艺的社区志愿者以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组建了“暖心义剪志愿服务队”,为辖区重残人士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目前已服务600人次,正在打造常态化服务模式,此举深受辖区居民好评。

“再也不用为理发犯愁了”

“啥时候过来理发呀,头发又长了。”62岁的贾阿姨给志愿者打电话。她患有脑梗,也有肢体残疾,平时都是瘫痪在床。“理发这样平常人看起来特别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她来说,就是很大的难事。”南苑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朱维玉说。

朱维玉介绍,南苑街道在开展精准助残服务过程中,发现辖区有不少重残人士,他们行动不便,理发在他们的需求调查表中占据很大比例。为此南苑街道发动有理发手艺的社区志愿者以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组建了“暖心义剪志愿服务队”,为有需求的重残人士上门免费理发,让他们的生活更便捷。

“我平时出不了门,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头发长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暖心义剪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知道了,就上门来给我理发。刚开始我不信,还有这好事。没想到,一个月来一回。头发理得可好了,看着镜子里理发后精神焕发的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贾阿姨笑着说。

“再也不用为理发犯愁了。”这是贾阿姨最真切的心声。志愿者上门理发,还会陪她聊聊天,所以每月一次的志愿者上门理发的日子,对她来说是非常开心的日子。有时候,时间还没到,她就给志愿者们打电话:“啥时候过来给理发呀,头发又长了。”平实的语言里还藏着另一重小心思——“赶紧来看看我,陪我聊聊天,想你们了。”

志愿者上门为92岁的重残李奶奶理发

“李奶奶,我们又来给您理发了,您今天状态好吗?”暖心义剪志愿服务队队长邴兰芳,格外开朗,一进门,就热情地说。 “好……”92岁的李奶奶患有重度肢体残疾,语言表达能力弱,一个“好”字道出了她的欢喜。

身型微胖、一开口就笑的邴兰芳是暖心义剪志愿服务队的组织者、实施者,每次她都带着志愿者们上门,为患有重度残疾、行动不便的居民们理发。

“你别小看理发这事,对患有重度残疾、出门不方便的人来说,这事办起来很难,刚开始给他们打电话,他们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我们经常吃闭门羹。但自从第一次上门理发成功后,慢慢的,建立了友好联系,他们还会经常打电话来,欢迎我们去给理发。”邴兰芳感慨地说。

李奶奶的女儿66岁,也有残疾,所以邴兰芳带着志愿者们上门时,经常是给李奶奶理完发后,再给李奶奶的女儿理发。

经过认真的洗发、剪发,几十分钟后,镜子里的李奶奶格外精神,看着镜子里容光焕发的自己,李奶奶浑浊的眼睛仿佛被点亮了。“真精神!”她情不自禁说道,“谢谢你们!”

理完发,邴兰芳和志愿者还会细心把地上的碎头发清扫干净,出门的时候,随手把垃圾带下去。

“这看似普通的爱心行为,却让这些患有重度残疾的居民生活更便捷,心情更愉快了,每一次上门,都让我们的内心因为帮助别人,而更充实、欣慰,这就是我们暖心义剪志愿者们最大的收获。”邴兰芳感慨地说。

“你看我的头发,剪的多好!”

今年65岁的赵阿姨也是自小有残疾,“志愿者按时给我理发,我也能美美地打扮起来了!”赵阿姨笑着说。

爱美的她,头发染成了栗棕色,经过志愿者的修剪,一头利落的短发衬托着她的五官更加好看。戴着耳环,画着眉妆,涂着口红,穿着精致的套装,记者也不由被她积极的人生态度打动了。

“你看我的头发,剪的多好!”活泼的赵阿姨脸上带着笑,坚强的笑容背后,是不容乐观的病情,赵阿姨还患有其他疾病,然而,她和朋友们经常结伴出去旅游,“命运无法限制我们的选择,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尽可能漂亮活着。”赵阿姨说。

志愿者们还为一位74岁的史大叔上门理发,史大叔戴着墨镜,看起来很酷,他告诉记者,志愿者们的暖心义剪,真的很好,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了,他的老伴也有残疾,走路不方便,志愿者就经常为他们老两口理发。

“你是不是觉得我家老头子戴着墨镜还挺能装酷?其实,他是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了,一辈子要强的他戴墨镜遮掩一下。不过配上理好的发型,戴上墨镜,确实形象更好了。”史大叔的老伴告诉记者。

不断为辖区残疾人提供爱心服务

“社区志愿者给我上门理发,一个月一次,我真的发自内心想说句谢谢。”69岁的张大叔激动地说。

因为高烧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自打记事起,张大叔就不能走路,这是他一辈子的伤痛,好在他性格坦然,想得开,学了谋生的手艺,和同样有残疾的妻子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生养子女。年轻的时候坐着轮椅,被家人抬着去理发,理发店门前的台阶常常是他跨越不了的“障碍”,为了给家人少添麻烦,所以他能不理发就不理发。他经常希望头发长慢点儿,但事与愿违,头发“噌噌”长起来,每次头发长了,他就得想办法,后来他就求助老伴,随便给他剪剪。当听说社区志愿者可以上门给义务剪发时,张大叔可高兴了。

“志愿者们剪的非常好,还陪我聊聊天,跟他们一唠,我心情都舒展了。”时间久了,怕志愿者上门剪发辛苦,张大叔还经常和老伴坐着电动三轮车去找志愿者,“在路边就行,志愿者每次给我理完发,给我老伴理发。每次看到剪后好看的发型,我俩可开心了。”张大叔说。

“看着残障人士脸上的笑容,我们感觉暖心义剪活动非常有意义。”朱维玉说,“此外,我们还面向辖区残疾人开展中医理疗、扑克牌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美好起来。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为辖区的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朱维玉最后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曹立栋/摄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