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戴小巍 通讯员荣浩 尹周航)“原以为法院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下称‘终本程序’)裁定后,这笔款项就无法追回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检察院竟然又帮我们恢复了执行程序。”近日,一名企业代表对回访的湖北省南漳县检察院检察官说道。
该企业代表口中的“终本程序”,是指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因暂时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依法暂时中止执行的程序。但是,部分被执行人却利用终本程序作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表面上声称没钱还债,背地里却在肆意挥霍消费。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能否有效地筛查出这类被执行人?”针对这一现象,该院民事检察部检察官陷入深思。
今年4月,该院依托数字检察监督平台,将公安机关掌握的涉赌行政处罚人员信息,与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数据碰撞,从频繁参与赌博的人员中精确识别出“失信老赖”。经比对,黄某等4人在案件被作出终本裁定后仍频繁参与赌博活动,存在隐匿财产和逃避执行的重大嫌疑。
检察官随即依法调取执行卷宗和行政处罚文书,并走访当事人调查核实情况。调查发现,案件被作出终本裁定后,黄某不仅未履行还款义务,反而多次参与赌博,单次赌资达4000元,另外3人也存在类似行为。法院在执行阶段已采取常规查控措施,却未发现他们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这些用于赌博的资金究竟来自何处?通过细致核查银行流水及收入来源,检察官逐渐揭开了背后的真相。原来,黄某等4人故意隐瞒真实收入,未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即便受到高消费限制和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他们仍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反而将收入用于赌博。
随后,该院依法向该县法院发出类案检察建议,建议法院对黄某等4人进行调查,视情节采取罚款、拘留等司法惩戒措施,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建议法院将赌资来源列为财产线索深入调查,及时恢复执行程序,督促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义务。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县法院迅速对黄某等4人的赌资来源进行核查,及时恢复案件执行程序。
此外,该院还与该县法院、公安局建立了涉赌人员财产线索常态化移送机制,打通部门信息壁垒,通过“数据筛查+人工核查”方式,实现检察机关从被动受案到主动监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