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领跑”风险,“智控”让企业无忧


“过去一接到税务风险核查通知,心里就咯噔一下,意味着要准备好些材料,可能还得往税务局跑,费时费力。现在只需在新电子税务局上接收《风险提醒信息函》,上面直接说明清楚了政策依据、风险内容、自查要求和所需资料,我们一看就懂,在线就能完成反馈,高效又省心。”日前,中宝(福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苏志成顺利在线上完成一次税收风险自查,感受到足不出户的便利。

这一体验源于国家税务总局漳州市税务局创新打造的“非接触式”风控核查智慧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税收风险管理“下户核查”方式,该模式运用智能取数分析手段,通过电子税务局向企业精准推送《风险提醒信息函》,个性化辅导纳税人在线完成自查自纠反馈,明显减少对企业实地检查的频次,推动监管更“无感”、合规更“无忧”。

过去,税收风险管理主要依靠线下核查方式,税务人员需要下户沟通检查、企业需要报送材料,花费了企业不少精力。“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尽量不打扰企业正常经营,这是我们推进创新的初衷。”漳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苏毅斌表示。

新模式让数据主动“跑”起来,通过智能抓取企业涉税数据,提高涉税疑点数据分析能力,生成个性化《风险提醒信息函》并精准推送给低风险企业,不再主要依靠税务人员下户通知。企业可依据提醒函开展自查自纠,在线反馈申报,既提高了核查效率,也降低了企业自纠成本。

这场“静悄悄”的风控核查在中宝公司顺利完成,苏志成说:“我们按提示在线准备了说明和材料,一键提交反馈,全程网上办结。”偏远地区企业感受更加明显,诏安县霞葛镇食品批发户老江说:“从我们镇到县城要两个小时,现在直接在网上就能搞定,省时省心!”平和县税务局风险管理人员赖文辉表示:“现在大部分低风险任务都能线上‘非接触’完成,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腿’。”

据统计,新模式推行以来,全市“非接触式”风险应对比例从38.5%增加到85%,税企线下接触频次减少46.5%。

新模式生成的《风险提醒信息函》结合了企业实际经营数据,能够预填风险相关数据,精准指出风险点在哪里、政策是什么、该怎么自查、回函格式如何、需要说明的情况及佐证材料,让纳税人“一看就懂、一办就会”,有效提高自查、纠正、反馈的效率。

“以往我们在系统收到的提示,只有笼统的‘印花税可能存在风险’;这次则是具体指出存在‘购销合同印花税缴纳不足’的风险,还有详细的提醒内容和操作指引。”中宝(福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陈彩蓉说,新收到的《风险提醒信息函》明确提示企业核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购销合同金额,区分销售、采购及进口货物数据,重新计算应缴税款,同时附上新电子税务局更正申报和补缴税款、滞纳金的操作流程。“提醒信息都是‘干货’,让我们容易看懂、容易操作。收函当天我们就做好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第二天完成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17.22万元。”

据统计,新模式推行以来,风险任务平均处置周期由24天缩短至9天,平均每户企业可减少2~3次电话咨询,纳税人办事时间节省74.4%。

新模式信息函的精准辅导,还可有效帮助企业自主排查、及时整改,实现从“被动检查”到“主动引导合规”的转变。

“收到风险提示时我们很惊讶,原来是一时疏忽,错误认证抵扣了不符合规定的餐饮发票。这个风险自己很难察觉,不仅差点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税务合规压力。”福建省仙茶美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国雄说,“多亏税务局发来提醒,让我们及早解决。我们以后也会更注意举一反三,防范风险。”

收到纳税人回函和资料,新模式可借助内嵌的“数据比对—政策核验—整改评估”三重预审机制,实时核实申报入库数据、校验处理结果,动态展示核查进度质量,智能生成《风险排查报告》。每项风控核查结果还要通过“风险点排查充分性、政策依据准确性、任务应对时效性”等14项指标动态监控,一旦核查质量不佳触发预警,税务人员将有针对性开展审核,实现事中智能纠偏。

“创新风险核查新模式,让企业少跑腿、减负担,让监管提效率、更无感。接下来,我们将朝着‘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全过程强智控’方向,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推送能力,提升税收监管的综合效能。”漳州市税务局副局长陈敢表示。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