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上市公司“关键少数”


A股上市公司治理将迎来升级。近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行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上市公司“关键少数”数量虽少,却关系重大。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掌舵者、经营管理的执行者、重大决策的影响者,其言行举止直接牵动着公司业绩的高低,关系到万千投资者的钱袋子。现实中,总有少数人视公司为私人提款机,把中小股东当局外人,上演一出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的闹剧,成为A股市场重大违法违规案例中的“首恶”,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侵蚀资本市场诚信根基。

抓住“关键少数”这个关键所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一直是各方所呼。新规的推出,从任职、履职、离职全方面完善监管,为“关键少数”履职行为划出更清晰的红线与底线,效果值得期待。

“带病上岗”或一辞了之,都行不通了。细数A股市场过往案例:有的公司把关不严,不符合条件的董事高管“带病上岗”;有的董事、高管在任职期间通过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牟取私利;还有的董事高管在不法行为暴露之际迅速辞职,企图一走了之。新规完善了监管制度,全流程规范董事、高管的任职、履职、离职行为,意味着“关键少数”不仅入门更难,离职也不会是免责金牌,那些想捞上一笔就走的人该断了念想了,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恪守本分方是正道。

“干得好拿高薪,干不好也拿高薪”的时代迎来终结。此次新规将董事高管待遇与公司绩效强绑定,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薪酬管理制度,规定董事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个人业绩相匹配。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坏将直接决定董事高管收入高低,这无疑将倒逼管理层更加注重公司战略布局与长期发展,促使其在提升公司经营水平上下功夫,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手千万不能乱伸。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虚增利润……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被立案调查。新规捍卫上市公司独立法人地位,进一步规范控股股东、实控人行为,严格限制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明确要求其不得干预公司财务会计活动、不得占用支配公司资产等,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领头羊”不偏航,更好地呵护市场公平交易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规范透明的资本市场、更高治理水平的上市公司、更忠实勤勉的“关键少数”。管住管好董事、高管、控股股东等“关键少数”,抓住上市公司治理的牛鼻子,才有望加快形成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