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京举行,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人口老龄化以及外部复杂形势下,创新或将置于“十五五”规划首位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或将出台更多措施,激励私营部门扩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STEM)的人才库。中国有望继续加大投资,巩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为实现供需平衡,预计会多措并举拉动国内需求,包括通过收入和福利再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民生保障,以及进一步开放服务业等。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首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创新是“十四五”期间的优先战略,有理由相信“十五五”期间,创新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中国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政府不断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期我们上调了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估计值,主要考虑到在技术进步等因素作用下(包括工业和人工智能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
整体来看,多年来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正在获得回报。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2025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十大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体。我们预计,政府将充分用好每年500万名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高校毕业人才优势,并出台更多激励措施,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人型机器人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同时更加重视基础科学研究。鉴于近期科技突破浪潮中民营企业表现亮眼,政府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和壮大创造更大空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即为一个明确的信号。
另外,预计中国会加快新兴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为巩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将会继续强调保持制造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稳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此外,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政府多次强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即“人工智能+”模式)。
我们预计,中国绿色发展议程仍将继续作为产业转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碳目标”或被细化为年度目标。在此过程中,中国或将继续投资以保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特别是风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等领域。
同时,进一步提振内需。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以及外需不稳定的背景下,提振内需已成为实现供需平衡的关键。
有效投资的重要性或将被再度强调,例如持续加力以稳定房地产市场。其他投资方面,除高端制造业以及创新和绿色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投资外,更多财政支出或将用于支持改善民生,例如医疗、养老、文化及体育设施建设等。
为了促进消费,预计政府将采取措施改善居民就业及收入状况,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进一步改革资本市场以提高投资者的回报,增加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以下两方面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进一步强调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考虑到低收入群体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预计政府会通过降低低收入群体税负并增加福利,推动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和医疗福利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二是提振服务消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较为强劲,包括教育、医疗、育儿和养老、房地产和财富管理、旅游及娱乐服务等。近期,政府多次强调在服务行业将对民营资本放开,对外资开放。
此外,近期政府综合整治“内卷”和无序竞争持续推进,未来或将出台更多措施,包括避免地方政府重复投资、削减过剩产能(包括通过并购)以及治理低价倾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