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毕节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10月2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毕节紧扣“三大主题”和“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按照“年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和“四个做示范”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具体来看,毕节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毕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076.2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457.59亿元,年均增长4.1%,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县域经济增量提质,6个县(市)经济总量超200亿元,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不断增强。

在“四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毕节年均供应电煤3394.7万吨、发电546亿千瓦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6.4%提升至8.6%,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7%、3.6%,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提升到45.72%,通过实施以“四改”为重点的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稳步前行,毕节肉牛年出栏34万头、占全省的21%,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36.9万亩、占全省73%,食用菌、马铃薯、核桃、中药材、家禽等特色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旅游产业化加速发展,织金洞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毕节进入“双5A”时代,全市年接待游客达88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超900亿元,以旅游为牵引带动服务业提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0.6%,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生态保护方面,毕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两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415.51万亩、石漠化治理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552.85平方公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46%,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此外,大力推进绿色转型,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8户、省级绿色制造单位29个,产业“含绿量”“含金量”稳步提升。

同时,毕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国资国企、要素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谋划推动重大改革事项157个,有效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贵人服务·毕须办”品牌,一般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率达100%,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5.59%,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持续扩大开放水平,获批国家(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城郊大仓基地建设试点城市,开放合作不断向深层次迈进。

民生保障也取得新突破。毕节坚持就业是最大民生,建成“‘毕就业’信息平台”,城镇新增就业34.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48万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增教育学位16.5万个、床位7.9万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推进健康毕节建设,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5.39岁,卫生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入选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验区。同时,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云嵩)

(《“十四五”以来毕节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