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沪指周三震荡整理,收盘跌0.07%,收报3913.76点;深证成指跌0.62%,收报12996.61点;创业板指跌0.79%,收报3059.32点。沪深两市成交额1.67万亿元,量能进一步萎缩,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060亿元,自8月5日以来首次跌破1.7万亿元。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接近2300只,逾70只股票涨停。
周二市场虽突发大涨,但缩量上行的态势始终暗藏隐忧,周三的低开震荡与成交进一步萎缩,恰是这种担忧的合理兑现。从盘面来看,主要指数并未延续周二反弹势头,全天处于震荡整理状态,除少数传统板块勉强抗跌外,多数板块同步调整,整体呈现普弱格局。这一走势与近期持续缩量的特征高度契合,既反映出投资者交易意愿低迷,也凸显当前市场浓厚的观望氛围。而即便短暂反弹,也难以扭转短期情绪疲软的现状,尤其在成交额持续跌破2万亿元后,市场情绪已回落至去年 “924 行情”下方,持续缩量震荡的背后,是市场对新契机的等待。
从成交额这一核心维度考量,当前市场情绪的回落已得到明确验证。近期两市成交额持续收缩,不仅跌破2万亿元关键关口,更回落至今年8月初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8月初正是A股指数突破去年“924行情”3674点高位的重要节点,彼时的成交额能够支撑指数上行,如今相同的成交规模却仅能维持震荡,这种“量价背离”清晰表明,市场风险偏好已显著降低,资金入场意愿不足,单从成交量表现来看,当前市场热度已不及去年“924行情” 期间。
短期来看,市场仍将受多重因素制约,大概率围绕3900点维持宽幅震荡。从基本面看,9月经济数据显示广义流动性虽有改善,社融、M1、M2 指标向好,但这种改善更多依赖财政前置、低基数效应与结汇增加等外部因素,实体信贷同比偏低的现状未改,内生信用周期尚未实现显性修复,市场信心仍需政策进一步强化;从外部环境看,短期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仍在,进一步压制风险偏好。当前市场若想打破震荡僵局,亟需新的催化因素,后续需重点跟踪 “十五五”规划进展、美联储降息节奏,这些事件将直接影响短期市场预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适应市场震荡特征,合理控制仓位,把握结构性机会。科技板块仍是资金博弈重点,但内部分化将加剧,可关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政策与产业趋势明确的细分赛道。三季报披露期,需聚焦有业绩支撑的低估方向以及产业趋势确定性高的标的,避开无业绩支撑的高位题材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