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万余餐饮单位“夏安”专项行动收官


    本报讯(记者  王薇)昨日,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今年“夏安”专项行动成果,在历时4个月的行动中,全市共检查1.2万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对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333家餐饮服务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其中“烧烤”类餐饮服务单位46家,立案查处肉类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144起;开展食品抽检监测2.3万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282批次,共下架、封存和召回不合格食品1552.5公斤。

    今年夏季高温潮湿,食品安全风险高。市市场监管局从源头治理发力,通过细化指引、精准指导,推动餐饮企业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防控”。行动期间,该局有针对性地制定并下发了多个提示,为企业自查提供“操作手册”。例如,《餐饮服务单位夏季食品安全自查要点提示》聚焦从业人员健康、后厨环境卫生、操作过程安全规范三大关键环节,尤其对凉菜间操作人员佩戴口罩、消毒池规范配制消毒液等细节作出规定。《经营烧烤的餐饮服务单位肉类采购和使用提示》则从采购渠道、价格判断、菜单标注三方面提示企业优先选择基地直采或固定供货商,菜单中菜品名称应与实际使用食材一致,杜绝“擦边球”误导消费者。

    结合“夏安”行动,市场监管部门还在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及餐饮环节开展了制售假劣肉制品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烧烤店、网红餐厅、网络平台等风险高发领域,通过“线下拉网排查+线上智慧监测+专项抽检核验”的组合拳,实现监管“无死角”。

    在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方面,执法部门围绕肉制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鸡鸭肉冒充牛羊肉、马肉冒充驴肉、合成肉冒充原切肉等8个小切口问题进行重点检查,逐一挂账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肉制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主体及网络交易2万家次,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删除违规信息347条,行政执法立案144件,办理行刑衔接和反向行刑衔接案件5起,与市公安局联合打掉假冒知名品牌鸡翅犯罪团伙1个。

    在线上检查方面,执法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原切”“纯肉”“不注水”“零添加”等为关键词,对电商平台及直播间开展监测筛查。建立“监测—筛查—抽检—执法”闭环机制,开展网络抽检68批次,合格率100%,查处各平台肉制品虚假宣传行为10起,有效规范网络交易秩序。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同样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农村地区食品相关诉求量同比下降21.7%。截至目前,全市已查处过期食品、假冒食品、“两超一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案件510起,罚没120余万元。此外,市市场监管局还以猪肉交易业务为原型,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目前本市30家农贸市场已基本实现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