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业现代化治理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信息通信业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其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现代化进程。近年来,信息通信业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重要抓手,持续巩固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逐步建立起敏捷、精准、高效的信息通信治理体系。

  为民服务工作走深向实。信息通信业聚焦群众关切期盼,推出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推动电信服务线上办理量占比超91%,全国4.5万家营业厅提供异地办理服务。推动3000余个老年人适用网站、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开设超40万场“银龄数字课堂”,“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尊老专线累计服务近6亿人次。累计责令整改和通报下架2.8万余款APP,“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累计提供防护超1000亿次。“二次号码焕新”服务覆盖240款常用互联网应用,累计处理解绑互联网应用申请超2.4亿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业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推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空中客车、德国电信等40家外资企业获得扩大增值电信业务试点批复,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超2700家,同比增长24%,外商投资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互联网基础管理持续优化,基本建成覆盖境内全量互联网应用的实名管理体系。资源供给不断丰富,域名注册量达3262万,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2085万,IPv6地址资源总量6.9万块/32,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电子证照加速推广,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电子证照2.35万张,全国电信企业达19万家,十年间增长了5倍。

  网络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信息通信网络架构不断优化、性能不断提升,保障网络稳定、安全、高效运行。2024年7月新设6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以来首次增设。全国设置29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互联带宽超过87T,近十年增长23倍。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累计接入600余家企业,杭州、深圳、上海交换中心跻身国际百强。建设运行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汇聚应用111.3 EFLOPS公共智算资源。建立了极端事故场景、关键网络设备、高危操作岗位等三张网络运行安全风险清单,网络运行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近年来网络运行安全态势总体稳定。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加强。信息通信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成超级基站1500余座,手机直连卫星应用迅速发展,启动建设西藏应急通信综合保障区域中心,部署300余架应急通信无人机,初步形成“空天地”一体的国家应急通信保障网络,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通信保障任务,有效应对了超强台风“摩羯”、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甘肃榆中县山洪等重特大灾害,切实发挥应急通信“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总体运行平稳,行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外部冲击掣肘和风险挑战交织影响持续加深,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业现代化治理体系。

  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关键。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持续精简审批、优化流程,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强化全程网办,逐步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告知承诺审批适用范围。加强重点电信业务准入管理,实现许可证年报、日常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事前准入与证后监管有效衔接的全流程监管能力。

  持续加强行业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行业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是关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积极适应平台化、生态化、融合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加快向敏捷响应、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治理范式转型。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信用记分机制,完善失信和不良名单制度,实行市场主体量化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对失信和不良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国信息通信市场执法信息共享,建立执法队伍全国协同查处机制,统一执法尺度,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能力。

  持续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近年来,特大暴雨、超强台风、强烈地震等灾害多发频发,灾害应对形势严峻。特别是面对引发“三断”的极端灾害,还须全面提升应对极端场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要适度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在多灾易灾乡镇建设超级基站,推广应急场景5G异网漫游应用,全面增强通信网络抗毁韧性。统筹天通、北斗、高通量、低轨星座等卫星通信资源,加强应急通信无人机建设应用,探索临近空间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形成立体化通信保障能力。加快布局建设应急通信综合保障区域中心,提升极端场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发推广新型应急通信装备,推动应急通信技术装备创新发展。

  不断优化通信网络运行性能。网络互联互通是保障网络稳定运行、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要优化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布局,统筹规划网络资源,有序开展出入口局建设和扩容。持续开展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研究设立算网枢纽互联中心,指导运营商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推动网间通信质量持续提升。开展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进一步推动5G网络开放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深化网络运行全链条治理和清单式管理,推进网络运行安全标准化建设,开展网络运行安全比武演练,增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

  持续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质量。信息通信连着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事关国计民生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要坚守“人民邮电为人民”初心使命,聚焦群众关切期盼,践行服务承诺,全面提升电信服务水平,着力把服务能力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把“民生实事清单”变成“百姓幸福账单”。不断推动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落地见效,持续深化“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等活动要求,进一步在网络覆盖、服务体验、消费透明、适老助残等关键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保障人民群众在电信服务消费中“看得清楚、办得明白、用得放心”。

  构建信息通信业现代化治理体系,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要坚持创新驱动与改革引领,通过强化数据赋能与科技支撑,构建起全域感知、精准施策、多方协同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