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强
金秋时节,八方游客来到千年运河畔、五河交汇处、燃灯古塔边,会看到一株名叫塔榆的古树。它曾扎根燃灯塔顶的瓦垄薄土,后被移植至塔下保护,历经290载严寒酷暑仍顽强挺立。
抗战时期,燃灯塔下的通州遭日寇铁蹄践踏,运河蒙尘、生灵涂炭。但正如塔榆在绝境中不屈不挠,运河儿女从未向侵略者低头——1933年,万余民众组建担架队、运输队支援长城抗战;1935年,面对伪冀东政权的423种苛捐杂税,通州人民以声讨电文、迁校明志等方式奋起反抗;1937年,通州起义击毙日军特务机关长细木繁等数百人……这株塔榆,恰似先辈坚韧风骨的化身,见证着烽火中的不屈抗争。
如今的燃灯塔下,新城崛起。经历烽火淬炼的大运河畔,承载着新的使命——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既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更要推动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抗战岁月
味蕾记忆中的苦难时光——
让老辈人难忘的“混合面儿”
国庆节前夕,贡院小学组织师生参观通州博物馆。镜头前,孩子们绽放灿烂笑容,齐声喊出“茄子”。见此情景,78岁的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孙连庆感慨万千:“这些孩子赶上了好时代。抗战时期的通州百姓,过的是地狱般的日子。”
深耕通州文史研究近30年的孙连庆,每谈及抗战岁月便愁眉紧锁。据考证,通州博物馆所在的南大街区域,1933年就遭日寇轰炸,清真寺大殿坍毁,数百间民房化为废墟。1937年8月,日寇在通州古城一次性屠杀、活埋平民700余人。
为支撑侵略战争,日寇在通州疯狂掠夺粮食等战略物资。百姓辛苦耕种的粮食被洗劫一空,全家老少只能靠一种名为“混合面儿”的食物苟活——其中混杂着麸皮、沙土、玉米骨渣、豆饼碎,还有发霉的豆子及诸多不知名杂物,唯独没有真正的粮食。
孙连庆的父母曾吃了数年“混合面儿”,老人在世时回忆,这东西硌牙难咽,吃多了会引起排便困难,且实行限量供应,发放时屡屡发生孩子被踩踏致死的惨剧。对那一代通州人而言,“混合面儿”是刻入骨髓的苦难记忆。
发展时代
古今辉映下的地标新生——
燃灯塔见证运河畔日新月异
每座城市都有其标志性建筑,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燃灯塔,便是通州古城的地标。1935年,在日本特务机关操纵下,大汉奸殷汝耕网罗卖国贼,于燃灯塔下的文庙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个月后,又将其改组为“自治政府”,充当日寇傀儡政权。彼时,燃灯塔顶的塔榆虽顽强存活,却很可能枝杈干枯、饱受虫病侵扰。
数十年过去,燃灯塔区域早已换了人间。塔榆被妥善移栽至塔下葫芦湖边,如今树身挺拔、枝繁叶茂。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经修复后,与古塔共同构成“三庙一塔”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让人们直观感受副中心的古韵今辉。
如今的通州,文旅亮点远不止“三庙一塔”。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的环球影城、北京东部首个国家5A级景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面积相当于3个颐和园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恢宏大气的三大文化设施……在节假日京城文旅推荐榜上,“通州元素”愈发醒目。正如通州摄影圈流传的那句话:过去家门口没得拍,现在怎么拍都拍不够。
政策赋能催生产业新城——
各类政策资源优先投放这里
距燃灯塔仅300余米的大运河畔,有条盐滩路。15年前,这里还是盐滩村。通州摄影家武政的作品集《镜头里的通州巨变》中,一张老照片定格了彼时景象:前景的红底指路牌印着“盐滩”二字,背景是低矮的平房,鲜有高楼踪影。
“那时候的盐滩村,虽离城区不远,却房屋低矮、道路坑洼,旁边的大运河水质也差。”如今,河道还清,村庄变身为运河商务区,当武政举起相机登临高楼俯瞰,镜头里定格下古香古色的燃灯塔、水清岸绿的大运河与繁华兴盛的商务区,新旧变迁令人惊叹。
历经数年发展,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已超2万家,占通州区企业总数的8.48%,其中包含23家企业总部、218家央国企子公司、154家金融企业。“几乎每一位前来考察的企业家,都对这里的宜居宜业环境赞不绝口。”运河商务区招商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自启动建设以来,城市副中心的各类政策资源,常优先投放于运河商务区。入驻企业可享受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红利。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运河商务区保持着每个工作日新增10家企业的注册速度,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协同共生中的融合图景——
携手“北三县”描绘新画卷
从运河商务区远洋乐堤港出发,沿通燕高速向东驱车10分钟,便抵达河北燕郊。燕郊所在的三河市,与周边大厂、香河并称廊坊“北三县”,与通州仅隔一条潮白河。抗战岁月里,通州与“北三县”都曾被日寇蹂躏,伪冀东政权恐怖统治下,这片区域的百姓要缴纳423种苛捐杂税。
《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北三县”一词出现10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近年来,潮白河两岸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协作,共同勾勒出区域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交通同网”持续提速:北京已开通多条公交线路连接通州与“北三县”;形似“舵轮”的厂通桥通车满1年,将通州与大厂紧密相连;地铁“平谷线”建设正酣,通车后三河至副中心仅需9分钟。
“产业协同”不断深化:通州与“北三县”联合举办多场项目推介洽谈会,共同培育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
“服务共享”落地见效:通州33所学校与“北三县”51所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关系;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托管大厂妇幼保健中心;两地数千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从烽火岁月的苦难抗争到新时代的协同发展,大运河畔的变迁,既是民族坚韧不屈的见证,更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缩影。如今,这颗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上的明珠,正以愈发璀璨的光芒,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华章。
跨越时空的对话
孙连庆: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今年78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可能因为长期研究通州抗战历史的关系,我每次站到燃灯塔下,看着运河碧波荡漾、两岸高楼林立,心情都很激动,如果能对先辈们说句话,我想说——今天,这盛世如您所愿!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常给我讲抗战时吃“混合面儿”的苦,讲日寇轰炸南大街时的惨状,讲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支援长城抗战的壮举……我参加工作后,长期研究通州文史,又了解到很多通州抗战故事,那“不愿做亡国奴”的骨气,常常令我泪目。
现在,我成了讲述者,把红色精神传递给孩子们。燃灯塔下再无阴霾,文庙恢复庄严,“三庙一塔”成了百姓游览的胜地;运河商务区企业云集,环球影城游人如织;孩子们在通州博物馆笑着拍照——再不用为一口饭发愁;通州成了城市副中心,还和“北三县”手拉手发展,处处是兴旺景象。
先辈们,你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我们守护住了;你们期盼的富强,我们正一步步实现。这盛世,如您所愿!请放心,这红色精神一定会激励更多人,把运河畔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