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龙 著 穆力兵 绘
194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邀请梅兰芳回京参加文联大会、全国政协会议。 10月1日,梅兰芳还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开国大典。1951年,同样在周总理安排下,梅兰芳全家人住进政府特意安排的院落。梅兰芳先后被聘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
从故居前院穿过外观同如意门的二道门,绕过一座木影壁,就进入了故居的正院。木影壁背后的庭院中摆放了一件石雕鱼盆,四只石狮子竖立着趴在鱼盆外沿,十分灵动。鱼盆下方有一米多高的细腰须弥座石托,既秀丽又不失庄重。这四只石雕狮子和院内的柿子树,全都寓意着祝福院落主人事事平安。小院的房屋都是青砖灰瓦,正房厢房均有前廊,屋顶为过垄脊合瓦屋面;北侧正房与东西厢房有游廊相连,保证了雨雪天各屋往来自如。在小院西侧、北侧还各有一排平房。西侧房屋现为纪念馆的办公室,当年为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一家人的住房和厨房、杂物间。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7岁。当时在首都剧场举行了大型公祭。梅兰芳被安葬于香山的私家墓园中。如今,梅兰芳墓园与相邻的京剧名家马连良、王小楼、言少朋等数人的墓地组成了“香山梨园墓地”这一独特的京城文化景观。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文艺界的呼吁和党中央的关怀下,故居得以修缮并对社会开放。院内五间正房恢复了梅兰芳生前的原状。正房中间三间为大客厅,客厅中有一圆桌,桌上花瓶中插着一枝盛开的梅花,素雅高洁如同梅先生的品格。客厅西墙立着一幅巨幅油画,描画了梅兰芳在京剧《洛神》中扮演的甄后形象,让观众能幸运地一睹当年梅兰芳的绝世芳华。客厅东侧是卧室,卧室中有两张单人床,北墙上开有一门。正房西侧两间是书房,西墙上悬挂着齐白石老人创作的巨幅荷花四条屏。书房书柜中有两只竹木鸽子哨,十分值得细观。梅兰芳非常喜欢养鸽子,每天要放飞鸽群在天空翱翔。据说,他每天抬头看天上的鸽子,也是为了锻炼眼神与眼角眉梢的灵动传神。
小院的东厢房原为梅兰芳女儿梅葆玥卧室和家庭餐厅,西厢房为儿子梅葆玖一家人居住。 1986年10月,故居开放后,这六间房屋成为举办专题展览的展室,举办过多项展览。2021年,这里举办了《剑舞流芳——梅兰芳经典名剧〈霸王别姬〉创排100周年专题展》。展览中展出了多件梅兰芳曾穿过的戏服、行头,件件雍容华贵、精美绝伦。而展览中的两件梅兰芳亲手制作和穿过的“竹衣”背心,更是难得一见。它是用一节节粗细如毛线、长短如银针的空心竹节,内穿蚕丝编织而成。在舞台上穿上这种“竹衣”,即使演员已是汗流浃背,身上的丝绸戏服也仍能飘逸洒脱,不与皮肤粘连。
在20世纪90年代,笔者曾有幸在故居中欣赏梅葆玥、梅葆玖姐弟俩清唱《红鬃烈马》片段。姐弟二人因在故居演唱而更加情真意切,故居也因二人的演唱更显神韵。2021年,笔者再次来到故居时,又遇到几位少年跟随老师学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京剧国粹有望薪火相传,绝非虚言。(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