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漫记


  ▌听读斋

  读书刊,每遇错讹知碍眼;听播音,常闻疵漏觉障耳。于是稍作沉吟,或有查考,如白米饭中挑沙子,绿草茵上拔杂叶,漫笔记之。

  “您府上是?”

  “您府上是?”两人交谈,这是一个敬问。“我府上是……”被问者答。不少影视剧中,这是寻常可闻的对话。

  得了,您打住吧,这明显是想当然的胡编滥造之语,旧时交际场上是没有明白人这样对话的。按规矩说,问对方之所居处,“高抬”着道“您府上”是应有的礼貌,但万万不可能答曰“我府上”什么什么,回答应该是:“寒舍是……”或“敝宅在……”

  老辈人,有教养的人,自打年少骨子里就浸透了“满招损,谦受益”的祖训,具有自我谦抑的素养,自然而然放低身段,懂得“逊让”。“贵人而贱己”,这是从内里到外在的修养,而不是世俗所表现出来的虚情假意。

  多年前,读一部“名家大腕”写纳兰性德的书稿,开头没几页就记述纳兰对朋友说:“你一会儿到我府上去”,等等。我拿这类话和作家掰扯了半天……

  一次在朱家溍先生南锣鼓巷板厂胡同的“蜗庐”聊天,他笑话起一些大院门户头挂的往往是金字的大匾来:哪怕你是古代的皇室宗亲,也不兴张匾标示什么“赵府”、“钱府”的;古时皇亲外的人即使官位很高,称“第”就可以了;一般的百姓黎民,称“宅”啊“寓”啊,也就挺风光的了。

  不知“唐突”

  “听你这一番抛砖引玉,让我心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我刚才这番娓娓道来,是不是你听得醍醐灌顶,蠢蠢欲动,正中下怀……”

  这确乎是改一改就可以成一篇相声了。

  “抛砖引玉”本系一谦语,自道为“砖”,高抬对方会吐“金玉良言”,现在您给倒过来用了。“娓娓道来”要求着两个方面:一,您所叙内容是美好的、令人舒适的;二,您的表述方式是亲切的、使人爱听的。这本来是听者给述者的赞誉,您哪能“自戴高帽”呢?

  “醍醐灌顶”是佛家语,真正操作起来是相当“专业”的事儿,咱这边本无“醍醐”,瞎说给人“灌顶”,不招致三拳六脚算是万幸。

  再说“正中下怀”。社会上打交道,尊人卑己是通行的规矩。您酒桌上举杯不是还小心着稍下置杯的嘛。如果不是开玩笑,谁敢随意说对方是“下情”“下意”“下处”的?

  举这么一段“混”话,几个“唐突”之语,诸位一看知之。大家不是嫌今日相声太少新篇吗,拿这一点作个由头,泛演开来,全是眼目前我们生活中之所常遇,朋友们以为“正中下怀”否?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