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郭林玉
今日中秋,又逢国庆长假。天上月圆,人间梦圆,两种不同维度的团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既有小家屋檐下的亲情温暖,又有大国天地间的盛世气象。这不仅是时间的巧合,更是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的诗意共鸣。
中秋的月光,始终映照着中国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年吟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愿,那轮明月承载的,是血脉亲情的牵挂,是文化根脉的延续。一张归家的车票,一桌团圆的饭菜,一声对父母的问候,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构筑起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最坚实的根基。这种以家为单位的团圆,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生生不息的密码,是我们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文化定力的精神锚点。
而国庆的礼花,则绽放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征程。从百年前的积贫积弱到今日的繁荣昌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片土地上的变化堪称奇迹。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在神州大地回荡,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会涌起难以言表的自豪。国家的团圆,意味着民族的团结、发展的持续,意味着我们共同守护的这个家园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秋与国庆的相遇,恰是家国情怀最完美的当代诠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家的强盛,何来小家的安宁?回想疫情肆虐之时,正是强大的国家力量为我们筑起了生命防线;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正是日益增长的国力让我们拥有了从容应对的底气。同样,没有千万家庭的幸福美满,国家的繁荣也将失去最深厚的土壤。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水乳交融,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认同和情感结构。
在这个双节同庆的时刻,团圆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它既是家庭成员的重聚,也是与悠久文明传统的对话,更是与民族复兴梦想的同频共振。我们品尝的不仅是月饼的香甜,还有时代发展的硕果;我们欣赏的不仅是天上的明月,还有人间的盛世景象。
当月光洒向大地,当红旗迎风飘扬,让我们共同许下心愿:愿每一个家庭都沐浴在温馨和睦之中,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这份双重的祝福,既指向眼前具体而微的幸福,也面向远方宏大辽阔的梦想。在个人与国家的双向往来中,我们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也找到了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月圆人团圆,国盛家祥和。这个秋天,让我们怀揣对家的眷恋、对国的热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彩篇章。
责任编辑:杨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