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首金得主古驿道赛事“授课”


10月5日,“薪火相传——全运会定向冠军传承古驿道精神”国庆青训活动在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举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定向项目决赛男子接力赛冠军、十五运会群众赛事首金得主李卓业重返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举办地,担任冠军导师为30名青少年运动员提供定向教学与技术指导。

活动现场,李卓业分享了十五运夺冠心路,同时结合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经历,解读“坚持、精准、探索”的定向精神,并为学员讲解地图阅读技巧、路线规划逻辑,指导他们完成定向短距离挑战。

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跑出全运会群众项目冠军

定向越野,是指利用地图及指北针,按顺序查找各检查点,并到达终点,用时最少者为胜。作为南粤古驿道系统性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举措,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自2016年起鸣锣开跑,截至2025年8月,共举行87站132场赛事。

在5月8日至11日的十五运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中,广东队以四枚金牌的成绩完美收官。其中,由唐建达、唐潇、李卓业、陈鑫(替补)组成的广东男队以1小时43分19秒的优异成绩夺得男子定向接力赛冠军,为广东代表团摘得首金;郑嘉怡、叶琦、陈淑娜以2小时24分29秒的成绩问鼎女子定向接力赛冠军。此外,陈丽珍、苏东梓、韦愫怡揽下定向女子团体金牌;刘沐曦、黄梓熙斩获无线电测向男子团体金牌。

据了解,李卓业等多位全运会冠军的成长轨迹均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深度绑定,他们平均参赛超10场赛事。其中,李卓业共计参赛23场、郑嘉怡参赛21场、韦愫怡参赛21场。

李卓业表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构建的“多站次、多地形、高强度、系统化”赛事体系,为运动员搭建了“从参与体验到实战锤炼、从能力提升到巅峰突破”的完整成长链路。

从区域特色赛事到国内外定向运动领域核心平台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技术代表黄晓军介绍,在举办该系列赛事前,定向运动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属于相对小众的越野运动,主要局限于部分学校、军事训练和少数爱好者圈子。自赛事开办以来,以定向越野的方式走遍全省2000多公里的古道旧巷,到访70个古道乡镇、86个古村落、5个古港码头、2个岛屿,吸引39个国家及地区超500万人次、5000多个村民家庭参与体验赛事活动。

他认为,系列赛事极大地推动了定向运动进校园。据不完全统计,赛事带动了广东省内超过500所中小学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或社团活动;借助大赛的培训和实践,广东培养了大批国家级、一级定向运动裁判员,专业制图员数量也大幅增长;通过该赛事获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称号的青少年选手数量显著增加。

历经十年沉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也从区域特色赛事逐步成长为国内外定向运动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核心平台,成功推动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首次落户我国,并助力定向项目成为十五运群众比赛正式项目。“可以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成为了我省乃至全国发展定向运动与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

来自广东华侨中学的潘芊颖自2021年开始就接触定向运动。“我觉得能用定向运动的方式去挑战和解锁不同的地形是非常有趣的。”她说,“今天李卓业老师教授了很多路线选择的经验和策略,对我有很大的提升,希望未来能够去到更大的舞台去探索。”

黄晓军表示,持续办好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不仅能巩固我省定向运动的人才优势,更能为全国定向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培育样本”,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

此外,系列赛事始终深耕“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以“体育+”为支点、以定向大赛为平台,持续赋能举办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今年国庆期间,多个往届举办地依托古驿道资源,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如推广匹克球等新兴体育项目,生动展现了赛事为地方注入的持久活力。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广州市海珠湿地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广东省嶝柏仕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活力圈快狮青训中心运营。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