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准备


读者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乐享阅读之趣。 本报记者 方非 摄读者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乐享阅读之趣。 本报记者 方非 摄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读者选择走进身边的图书馆,以阅读的方式为自己“充电”。记者探访国家图书馆、东城区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发现,开架阅览区、自习空间、数字共享空间,都有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静品书香。

  9时许,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中文图书区,“回”字形阅览大厅明亮开阔,书桌前已经坐满读者,键盘的敲击声与书页的翻动声,交织成优美的“假期旋律”。“国图的阅读氛围好,藏书和数字资源都很全,学习效率特别高。”大学生叶雨桐小声介绍,“原本以为假期图书馆会比较冷清,没想到座位还很紧俏。我的目标是利用假期,把论文初稿赶出来。”

  开架借阅区,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读者正在书架前寻找心仪的书籍。“我退休后就爱泡图书馆。趁着假期,孩子们出去玩了,我正好来补补‘精神食粮’。”

  图书馆内,各个年龄层的读者或独自静坐阅读,或轻声交流书中内容,享受墨香时光。

  亲子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假期打开方式。东城区图书馆的少儿借阅室里,彩色的书架上摆满了儿童绘本、科普读物,许多家长和孩子在此享受阅读乐趣。

  “平时工作忙,趁着长假能陪孩子好好读书。”市民陈女士和5岁的孩子同桌而坐,一起看书。她说:“孩子现在特别喜欢与探索太空相关的问题,每次来图书馆都能读好几本科普绘本,读完还会讲给我们听。”

  “图书馆每天9时开放,我基本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岗,做好服务的准备。”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于芳说,国庆中秋假期,东城区图书馆总馆外借部、综合阅览室、少儿借阅室等阅读空间开放至17时30分,自习室则开放至21时。“有不少读者,一泡就是一整天。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本报记者 金瑶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