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变迁振奋人心


我所在的松柏村位于澜沧江东岸,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村子地处滇西北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群山深处,村子下面就是奔流不息的澜沧江。

松柏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为主,土地贫瘠、产量低、效益差,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缺乏支柱产业,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分散养殖少量的畜禽和传统种植。

到松柏村工作之前的2015年至2017年,我在南方电网云南怒江兰坪供电局工作,负责挂联帮扶松柏村。当时,在南方电网云南怒江供电局帮扶下,松柏村成立了第一个集体经济合作社——兰坪县宏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草场资源,发展肉牛、毛驴规模化养殖。到2020年,合作社已建成畜圈4500平方米、饲料车间及仓库1500平方米、生活办公区1500平方米,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青贮饲料,初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还吸引了多方资金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撬动投资1500余万元。通过入股、务工、土地流转、分红和饲料销售等方式,村民实现多元化增收。

这段深入一线的经历,让我发现很多农村地区发展受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观念保守等问题的制约,也更让我体会到发展集体经济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此后,我参与了乡村电网改造规划、推动建设光伏扶贫等项目,系统掌握政策对接、项目分析和跨部门协作方法,为我在松柏村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乡村振兴,路非坦途。松柏村以合作社为龙头,持续推动产业发展。2020年起,合作社每年创收集体经济5万元,并带动40余人次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1.5万元。通过收购青贮饲料,还带动30余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2022年后,受多重因素影响,合作社运营面临许多困难。2023年5月,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调研,诊断出12项经营和市场问题,并争取到50万元奖励资金。村两委也积极寻找新出路,提出依托1700亩花椒基地林下种植中草药。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脱贫地区百姓增收的“金钥匙”。面对松柏村700余名劳动力的期盼,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精心编织了一张“劳务输出数据库”,分门别类区分稳定就业者、待培训者、重点帮扶对象,让帮扶精准到人,并通过“送岗上门+技能培训+交通补贴”等,让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增收。松柏村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已达1.8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需要系统施策。在推进村庄建设方面,松柏村还开展了抓党建促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改善垃圾处理问题,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基层治理,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杜绝大操大办,依托综治中心及时调解纠纷,促进文明新风。

如今的松柏村,道路平整,崭新的民居点缀山间,站在村口极目远眺,层叠的梯田涌动着绿色的希望。从脱贫攻坚的壮阔中走来,在乡村振兴的春光里奋进,松柏村的蝶变振奋人心。

乡村振兴,画卷美好。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加强产业扶持、人才培养、电力保障,凝聚多方力量,激活内生动力,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管培利采访整理)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