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三张牌”打造青年人才生态圈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喻婷 李楠 段丽娟

9月28日,无锡滨湖人才港·蠡想中心开港暨2025年滨湖区人才服务季正式启动。滨湖区现场启动“城市伯乐计划”百名人事专员训练营,成立全球顶尖名校“湖湾菁英荟”,发布“滨宾有礼”人才友好商圈,出炉一揽子人才服务新政,以拳拳盛意铺展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的愿景。

长三角腹地、蠡湖之畔,无锡滨湖近年来聚焦打造“万物竞生、青苗勃发”的“热带雨林”式青年人才发展生态,相继发布《关于实施“青睐湖湾”工程高质量引育青年人才若干措施的意见》《滨湖区关于更大力度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十项措施》等多项人才政策,亮出“三张牌”打造青年人才生态圈。

“产业牌”:以产为媒,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

竞逐苏南,产业是滨湖最硬的底气。去年,滨湖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2位;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两年位居无锡市第一。同时,滨湖又是无锡科创底色最鲜明、资源最密集的板块,域内集聚两所“双一流”高校、12家省部属科研院所、8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占据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在强势的产业和充足的科教资源加持下,滨湖区近3年累计引进大学生超5万人、高层次人才4500余人。

滨湖区创新实施“青见滨湖”研学活动,通过科创研学之旅,吸引海内外高校的优秀学子走进滨湖,参观重点企业,推动人才与“543+X”产业精准对接,感受独属滨湖的科创活力与人文温度。

一头是人才培养,一头是产业发展,高校在产才融合中承担起桥梁作用。在滨湖,江南大学与区域内重点院所和企业携手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办“产业创新班”,提前让学生在行业专家和校内导师的帮助下,参与企业一线的项目研究和科研攻关,帮助企业培养懂技术、高水平的实干型人才。

“机遇牌”:让更多“创业种子”长成“产业大树”

青年创业是衡量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去年,滨湖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12家,其中大学生及校友创业企业占比达25%。滨湖区搭建专业孵化平台、强化资金扶持、深挖校友资源,以政策温度托举创业高度,让更多“创业种子”长成“产业大树”。

为打通初创企业的痛点,滨湖区成立大学生湖湾创业学院,聘请创业领军人才、科创基金管理人、科技企业孵化器负责人作为首批创业导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创业支持。

为激发青年创业活力,滨湖区还定期举办“青创滨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大赛前30%优质项目提供5万元—5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大学生天使投资基金,同时承诺3年内全区建成不低于20万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新型人才创业载体,将其中不少于35%免费提供给在滨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自2021年起,滨湖区便与江南大学携手举办江大校友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累计推动125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在锡落地。今年更是首次引进东南大学“六朝松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打通从课堂孵化到赛场选拔、从资金扶持到场景赋能的产才转化路径。

“真情牌”:吃、住、行加求职“一键全包”

引才靠诚意,留才靠用心。今年8月,滨湖区召开2025山水东路科创谷创新合作交流会。会上,重磅推出“六个一”青年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通过“一个免费工位、一笔启动资金、一只天使基金、一名服务专员、一间人才公寓、一套就业保障”的全链条服务,持续放大引才磁场效应。

住房是人才扎根的首要关切。滨湖区持续升级“安居大礼包”:对新引进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发放最高30万元购房券,截至目前,已推出3679套房源,帮助184名人才享受购房补贴共2680万元。另外,对来滨湖区就业的大学生,3年内给予吾珈人才公寓最高50%租房补贴,让各类人才在滨湖“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人才既要事业舞台,也要生活烟火。滨湖区创新推出无锡市首批人才友好型商户,各类人才在消费时只需亮出“人才码”,即可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数月间,“人才码”核销量就已过万。针对在滨湖首次入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滨湖区发放公交地铁定向券、文旅年卡等数百元礼包,并为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5次地铁卡、500元美食消费券和300元景区门票抵用券,吃、住、行加求职,滨湖“一键全包”。

从职场启航的“第一程”到创业逐梦的“加速跑”,从安家筑巢的“稳稳幸福”到乐享生活的“烟火诗意”……滨湖区把太湖山水写进了邀请函,把产业未来装进了创业包,更把城市温度嵌入了每一张“人才码”,用一连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举措,推进人才之舟从蠡湖启航,驶向更加深邃的发展蓝海。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