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邱竹青) 近日,柯城区外卖骑手小赵(化名)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一笔职业伤害保障待遇汇款到账。这是柯城区发放的首笔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标志着柯城正式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业伤害保障体系,为灵活就业群体筑牢“安全网”。
上月,小赵在送餐途中因雨天路滑不慎摔倒,导致左侧锁骨骨折。他通过美团骑手App的“一键报案”功能,及时上传了事故现场照片和就医凭证。平台初步核实后,将信息推送至全国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经柯城区人社局认定为职业伤害后,区社保中心迅速启动待遇支付程序,从申请到款项拨付仅用3个工作日。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收到补偿款,线上操作也方便,心里踏实多了!”小赵感慨道。根据相关政策,他可在伤情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凭鉴定结论领取相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此外,在鉴定结论出具前,他还可享受由平台支付的生活保障费。
柯城区社保中心副主任毛雪芬介绍,根据今年人社部等部门新制定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人社部门通过压缩时限、数字赋能等举措优化服务: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原则上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确认;零星医疗费用报销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也按相同时限办结。同时,依托政务服务网、平台企业App等,实现“指尖报案、在线跟踪、一键查询”,精准契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强、线上化程度高的特点。
据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待遇涵盖医疗费用、伤残待遇、生活保障等,具体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生活保障金等项目。例如,一至十级伤残对应的一次性补助金为7个至27个月的月缴费工资;职业伤害人员在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期间,由所在平台(如滴滴出行、美团、饿了么、闪送等)按事故发生时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付生活保障费。这些举措形成“预防+补偿+康复”的全链条防护,既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性医疗需求,也兼顾其长期生活保障。
“柯城这次发出的全市首笔职业伤害保障待遇,是衢州在新业态就业保障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衢州市人社局社保处相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由人社部等部门统筹、省人社厅推动,外卖、快递、物流等12家平台企业直接负责费用的代扣代缴,实现了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无感办理、精准覆盖’。我们将继续负责事故调查与待遇确认,确保每一笔保障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真正让新就业形态人员‘轻装上阵’,安心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