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10月1日电(记者马意翀)一辆辆满载着金黄玉米的拖拉机从田间地头不断驶向烘干塔,工作人员忙着对玉米进行脱粒、过磅、装卸。田间地头,农业等部门积极调度收割机械,及时组织履带式收割机为土壤湿度较大地块抢收玉米,对于不便机械作业的小地块,干部群众齐上阵,组织人工收获……
记者近日在河南多地采访了解到,面对持续阴雨天气,河南正以“抢”字当头、“快”字为要,打出组合拳,全力打好秋粮“保卫战”。
9月29日,位于河南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的烘干塔正全天24小时开足马力烘干玉米。新华社记者 马意翀 摄
金秋时节,河南新野县玉米收割已近一半。记者在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看到,位于此处的玉米烘干塔正开足马力烘干玉米,一派繁忙景象。烘干厂负责人王佳宁一边盯着烘干设备一边告诉记者,目前烘干塔每天24小时持续运转,每天能烘干玉米约260吨。
“近期秋雨连绵,从地里运过来的玉米水分含量偏大。每批次玉米水分含量被烘干到14%以内需要约10个小时,烘干成本约每斤8分钱。”王佳宁告诉记者,最近该烘干塔为附近至少数百农户解了“燃眉之急”。
图为9月29日,位于河南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的烘干塔刚刚完成烘干的玉米。新华社记者 马意翀 摄
河南新乡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24.1万亩。位于当地七里营镇的永昌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文昌正穿梭于玉米地间,利用国庆期间晴好天气调度玉米收割机抓紧作业。
“我最近时刻在关注天气情况……新乡县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很到位,基本都能‘旱能浇、涝能排’。今年玉米水分较大,但发霉情况较少出现,优秀的玉米品种与烘干设备发挥了很大作用。”马文昌告诉记者,今年农场种植玉米3000多亩,今年4月刚建好两个烘干塔,经过高效烘干及温控流程,确保了玉米能迅速达到理想储存条件。
新乡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玉晨告诉记者,新乡县全县共26台烘干设备,日烘干玉米能力达3200吨,解决了种粮农户“看天晒粮”难题。
“我们还发挥民间智慧,正在给部分玉米收割机加装防滑防陷轮,能让收割机在农田土壤松软情况下轻松驰骋。”李玉晨表示,在今年“三秋”期间,新乡县计划投入玉米等收获机械471台(套),同时计划调度履带式收割机200台,抢抓降雨间隙组织机收,保障好阴雨天气秋作物及时收获。
在卫辉市城郊乡焦庄村,卫辉市新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新明正在组织收割机进行抢收。他告诉记者,目前平均每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玉米80亩左右,合作社农机零配件、柴油都准备充分。
“我们合作社10名农机手现在全部都在地里驾驶着收割机抢收玉米,今晚大伙儿要‘挑灯夜战’不休息!”王新明笑着说。
河南卫辉市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刘广亮告诉记者,当地农业部门建立了“农机+烘干+农户”的联动机制,正抓紧时间根据地块情况确保玉米在最佳窗口期内收获,近期阴雨天气对玉米品质影响不大。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17时,河南全省玉米已收获2203万亩。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前组织粮食烘干中心(点)进行机具检修、维修,同时将全省2900个粮食烘干中心(点)、4959台粮食烘干机分布情况进行公布,帮助有需要的农民朋友就近烘干,防止霉变,保障粮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