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天以来,居住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一处新建住宅小区里的186户居民的心,就像每天不断攀升的气温一样,无比的燥热和不安,因为他们入住的7栋楼里安装了崭新电梯,虽然已经安装好,却整整2个月无法运行。
2个月的时间,对186户居民来说成了真正的“烤”验,楼上买菜的老人、怀抱婴儿的母亲每次回家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衣背,“沉睡”的电梯成了186户居民的“烦心事”。
崭新的电梯咋就成了不能运行的“铁疙瘩”,186户居民的“烦心事”该如何解开?
揪心!新电梯竟成“摆设”
“钱不到位,凭啥给开通电梯?”某电梯公司负责人陈强电话中带着怨气地怒吼,也道出了电梯运行纠纷的核心问题。
时间回溯到2024年4月,负责居民楼栋开发的某房地产公司向陈强所在的电梯公司采购了7部电梯,但电梯安装完工后,由于双方在其他项目上存在一些历史欠款,电梯公司以此为由,拒绝完成电梯最后的调试验收工作。
随着新房钥匙一把把交到业主手中,电梯停摆的“后遗症”像滚雪球般迅速放大,整个小区186户居民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住在小区的一名孕妇每次产检都得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只为预留上下楼时间;外卖小哥在楼道里跑得气喘吁吁,外卖订单仍免不了超时;住在高层的老人甚至在楼道转角处放上了折叠小凳,爬两层就得歇一歇……
小区楼道里,充斥着压抑的叹息声和沉重的脚步声。2024年年底楼房陆续交付后,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仅12345市民热线就接到小区投诉工单150余件,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李明回忆说:“那段时间,我的电话简直成了‘诉苦热线’,一天能接十几个,有的老人甚至说着说着就哭了。”
为解决186户居民乘电梯难题,区住建局多次组织某房地产公司和某电梯公司进行协调,最终,房地产公司一方松了口,同意先支付电梯安装项目46万元的全款,但电梯公司仍然态度强硬,坚持“旧账不清不开工”,调解工作随之陷入了僵局。
破局!7天跑出“司法速度”
2025年5月,在协调无望的情况下,某房地产公司向罗庄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电梯公司履行电梯交付及调试义务,并支付违约金,同时提交了先予执行申请书。
“民生问题等不起!”受理案件后,罗庄区法院盛庄法庭法官石仁举多次带队深入小区,爬楼梯逐层查看电梯安装现状,向物业、业主核实使用情况,并组织双方现场勘验,固定电梯状态证据。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6月4日,罗庄区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书,责令某电梯公司于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七日内,履行电梯的调试、验收义务,并确保电梯正常运行。
为确保裁定执行,石仁举还全程紧盯,随时协调解决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困难。当电梯控制柜线路需要微调时,就现场协调技术人员;当部分井道土建接口存在瑕疵时,就立即组织开发商配合进行整改;当个别配件因长期搁置需更换时,就第一时间敦促双方搁置争议、先行保障民生。一连几天,石仁举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深夜,电话、微信频繁沟通,在情理法的交织中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某房地产公司的法务人员王颖对那几天的场景记忆犹新:“石法官说得最多的是‘今天必须解决’,他的记事本上画满了倒计时标记。”
暖心!“幸福梯”终于开通
6月10日5时30分,天刚蒙蒙亮,电梯维保师傅按下启动键,随着“叮”的一声轻响,停摆半年的电梯指示灯倏地亮起,轿厢缓缓上升。
“动了!电梯动了!”“能用了!真的能用了!”业主微信群瞬间沸腾,被惊喜的呼喊和激动的泪水各种表情包刷屏了。70岁的张大爷第一次轻松乘梯直达家门口,笑得合不拢嘴:“这下买菜再也不用愁了!”
微信群里有人上传了一段视频:82岁的张奶奶在家人的搀扶下,第一次走进明亮的电梯轿厢。老人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轿厢壁,嘴里念叨着:“真好……真好啊……”那份简单的满足感,透过屏幕感染了每一个人。当晚,关乎186户居民出行的7部电梯一次性通过技术验收,比法院裁定书要求的最后期限提前了两天。
6月15日,在法院组织召开的协调会上,某房地产公司与某电梯公司最终也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
事后,当石仁举再次踏入小区时,迎接他的是业主自发的掌声和物业代表捧上的锦旗。“纾民困、解民忧,司法为民显担当”——金灿灿的大字映照着法官欣慰的笑容。住建部门和辖区派出所负责人也给予很高评价:“法院的先予执行,不仅解了业主的‘爬楼之苦’,更消弭了潜在的社会风险,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人民法院报·8版
记者:闫继勇|通讯员:宋志国 文/图
责任编辑:辛九慧|联系电话:(010)67550730|电子邮箱:fzk@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