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览人物 斯乃得之于内


    ◎姚秦川

    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字长卿,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外交官,一生善作辞赋散文,被后世尊称为“辞宗”“赋圣”,是汉赋成就很高的作家之一。司马相如的赋气势恢弘,标志着汉赋的成熟,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一。

    有趣的是,虽然司马相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过他在写作时,速度却比较缓慢,是一位“慢工出细活”的文学大师。东晋人葛洪在《西京杂记》中曾这样记述:当时“枚皋(西汉文学家枚乘的庶子,字少孺,以文思敏捷著称,擅长辞赋创作,有赋百二十篇。汉武帝时期被任命为郎官,曾出使匈奴并随武帝巡狩各地)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

    从此段话中不难看出,葛洪用对比的手法,将同样擅长辞赋的枚皋与司马相如作比较:枚皋的才华在当时早已声名在外,不过,他写文章时虽然速度快、出手快,但文章中经常出现病句或逻辑不连贯的句子。反观司马相如,虽然写得慢,但众人都夸赞他写得好。由此可见,司马相如写作不求快,但求精。

    除此之外,在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说汉武帝喜欢辞赋,曾自作辞赋,下笔即成。“相如作文迟,弥时而后成……上每叹其工妙,谓相如曰:‘以吾之速,易子之迟,可乎?’相如曰:‘于臣则可,未知陛下何如也?’上大笑,而不责也。”由此可见,虽然司马相如写作速度确实不快,但是他所著文章质量皆为上乘,能得到汉武帝的夸赞。

    与众人不同的是,司马相如在写作时,通常要高度集中精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一旦构思成熟,文章自然而然就写了出来。

    有一次,他的朋友、名士盛览曾向司马相如请教作赋的诀窍。司马相如听后认真地表示,自己的心得是要“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大意是说,把杂色丝带似的辞采组合成语言,铺陈锦绣一样的事物就是内容,使二者如经线纬线相配合,如宫音商音相和谐,这是作赋的途径。作家心胸能囊括整个宇宙,洞悉一切事物,这是从内在素养中获得的,不可能从传授中获得。司马相如的写作心得体会,可以说,就算放到现在也值得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就连大作家鲁迅也曾直言不讳地夸赞司马相如:“汉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由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虚心向司马相如学习那种厚积薄发,先“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的诀窍呢?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