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出现下跌,原因是有信号显示欧佩克 +(OPEC+)将于 11 月再次提高产量,加之伊拉克一条输油管道重启,这双重因素加剧了市场对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
布伦特原油(Brent)在本周上涨逾 5% 后,回落至每桶 70 美元下方;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则徘徊在每桶 65 美元附近。据知情人士透露,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 + 联盟正考虑提高产量,增幅至少不低于原计划下月实施的每日 13.7 万桶。
不过,该联盟原计划 10 月实施的产量增幅,已远低于此前数月宣布的增量。此外,有代表强调,部分成员国已不具备进一步大幅提升产量的能力。
与此同时,伊拉克一条连接北部地区与土耳其某港口的原油输油管道,在中断两年多后,已于近日恢复输油。伊拉克北部石油公司(North Oil Co.)总干事阿米尔・迈赫里(Amer Al-Mehairi)表示,通过该管道的原油出口正持续恢复。
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即 “欧佩克 +”)近期采取的策略是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而非履行其传统上的油价管理职能,但原油价格仍有望实现月度和季度上涨。支撑油价的因素包括中国强劲的原油储备采购需求,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例如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发动的袭击。
资本市场公司( Capital Markets LLC)包括赫利马・克罗夫特(Helima Croft)在内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11 月产量延续每日 13.7 万桶的增量,是(欧佩克 +)10 月 5 日会议最有可能做出的决定。” 不过他们补充称,尽管近期市场的主流观点围绕 “供应过剩” 展开,但 “市场参与者已开始将俄罗斯与伊朗冲突持续带来的‘突发风险升级’纳入考量”。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预测,随着欧佩克 + 持续恢复产量,且该联盟之外的产油国原油供应不断增加,2026 年全球原油将出现创纪录的供应过剩。与此同时,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表示,尽管中国在进行原油储备采购,但预计布伦特原油明年仍将跌至每桶 55 美元左右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