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遵义作为省域副中心,与贵阳在“双城记”战略中强调互补,在推动“口袋公园”建设方面获得进展成效。
遵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2005年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来,遵义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然优势,科学合理规划,积极实施“口袋公园”等城市绿地建设,持续丰富市民公共活动绿色开敞空间,不断满足市民休闲游憩、娱乐健身需求,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努力让市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体验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十四五”以来,遵义编制完成《遵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遵义市公园体系规划(2021-2035)》,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1亿元,建设改造城市绿地16.4公顷,建成口袋公园43个。截至目前,全市现已建成各类公园273个,其中游园、口袋公园169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公园城市的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公共活动开敞空间不断丰富,15分钟生活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推窗即能见绿、出门步行进园。
遵义市红花岗区积极实施口袋公园建设项目,2023年建设完成朝阳小微公园。该项目地块原是红花岗区朝阳小学东都校区北侧闲置空地,校舍建成后堆放部分建筑垃圾,泥土裸露,周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为方便师生出行,打造学生放学等候区,红花岗区住建局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将该地块划拨用于城市小微公园建设。在充分征求属地街道办意见基础上,结合校园周边情况及市民需求,选用桂花等本地适生植物进行造景,并对地面进行平整、铺装、安装座椅,满足市民需求。市民表示:“这里不仅提供了家长等候区,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锻炼场所,让大家的生活更舒适了。”
赤水市住建局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发现东正街附近有一地块为菜地,且周边居民反馈,该地块经常有蛇虫鼠蚁出没,环境状况不佳,群众对该地块改造愿望强烈。赤水市住建局积极对接属地街道办,在前期口袋公园设计过程中积极与当地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沟通交流,将群众所想所需融入设计。口袋公园建设中,精心配置绿化景观植物,并设置休闲座椅、路灯照明、花箱式护栏等设施,通过路面防滑处理,方便群众建设锻炼、休闲游憩。东正街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后,居住环境得到美化,市民有了就近休闲锻炼的空间,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了。
下一步,遵义市将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在提升民生福祉、优化城市生态中积极作为,持续推动城市口袋公园建设,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等方式,将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绿色空间。一是因地制宜,文化融合。充分依托红色文化、地域特色等元素打造主题口袋公园。二是全龄友好,方便市民。结合遵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社会老龄化发展需要,在口袋公园方案设计、建设中,充分考虑老人、儿童等群体需求,结合实际增设适老、适儿化设施、无障碍通道及儿童安全活动区。三是市民参与,共建共享。在规划阶段充分征询广大居民意见建议,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实施口袋公园建设改造项目,积极引导参与监督城市口袋公园日常养护管理,维护良好环境。四是提升品质,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口袋公园等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完善儿童游乐、运动健身等设施,推广“公园+”模式,鼓励企业认领共建,探索“园林+业态”模式,在保障口袋公益属性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
记者:王珺璐
一审:王珺璐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