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职学子暑期创业实践“火出圈”


(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今年夏天,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廊职”)财会金融系4名学生组成的创业小队走出课堂,在咖啡车与直播间的“实战赛场”上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开展51场直播,收获超2万曝光量、5万点赞,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商业模式闭环,更在实践中完成从“理论学习者”到“实战创业者”的蜕变。这场由廊职财会金融系牵头、校企协同打造的暑期创业实践,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练兵场”,更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

从“小白”到“多面手”:

15天打磨,51场直播点亮创业路

“最初连咖啡萃取时间都掌握不好,面对直播镜头更是紧张得说不出话。”回忆实践初期的窘境,团队成员赵曼羽直言“压力不小”。

为帮助学生突破成长瓶颈,廊职财会金融系迅速联动校企资源,为小队量身定制专项培训:产业导师手把手教学咖啡拉花、产品研发,学校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直播话术设计、短视频剪辑、物流售后等实操环节,甚至带领学生通过数据透视表分析销售数据,动态调整产品搭配以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15天的精细化打磨,让这支跨专业小队快速“蜕变”。他们不仅熟练掌握咖啡制作全流程,更在直播运营中渐入佳境——51场直播场均时长1小时40分钟,最高在线人数达2185人,抖音、小红书多平台运营逐步走上正轨。移动咖啡车更是“走出”廊坊,开进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地开展跨区域运营。

“最忙的一天连轴转12小时,从咖啡制作、直播带货到售后对接全程跟进,但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队员李婉畅说。

这场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卖出了咖啡,更传递出年轻群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如团队成员秦嘉欣所言:“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经营成果,更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的底气。”

从“迷茫”到“坚定”:

实践为笔,书写青春成长答卷

对于财会金融系大二学生王子晗而言,这个暑期的创业实践,是一场“找到人生方向”的旅程。刚入学时,她和许多同学一样对未来充满迷茫,而参与校园咖啡创业项目后,她的成长肉眼可见:从咖啡制作“门外汉”成为熟练的咖啡师,运用财会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优化产品线,借助直播电商知识策划多场线上活动……两个月的实践结束后,她在校园双选会上成功拿下咖啡师岗位。

“原来课本上的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知识,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创业中。”王子晗感慨,是这场实践让她清晰了职业规划,“梦想不再是空想,而是可以通过一步步实践落地的目标。”

王子晗的成长,是整个小队的缩影。从最初面对镜头的局促不安,到能从容设计直播话术、主导粉丝运营;从对物流售后一窍不通,到能独立处理配送问题;从单纯的“卖咖啡”,到主动参与菜单研发、品牌创意,甚至探索助农合作……队员们在实战中完成了“课堂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校企协同育人才:

一杯“小咖啡”撬动产教融合“大文章”

“课堂学理论,产业练实战——这才是职业教育该有的样子。”谈及此次创业实践,产业导师张立敏的总结直击核心。

作为廊职推进“校企协同、多元育人”的深度尝试,该项目实现了“校企双向奔赴”:产业导师带着技术、资源和真实运营场景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一线实战指导;学校则发挥教学优势,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知识应用平台,形成“理论+实践”的闭环培养模式。

实践期间,小队不仅取得了亮眼的运营成绩——线上超2万曝光、5万点赞,线下跨区域销售火爆,初步构建“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共生商业模式,更凭借扎实的项目运营,成功晋级“我为河北代言”市级竞赛。后续,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选品与直播话术,推进双平台专题内容运营,同时深化助农合作,探索“咖啡产业+助农”的新路径。

对于学校而言,这场实践的意义远不止于“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创业小队”。据介绍,廊职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拓展产业实践项目,覆盖更多专业与学生,推动“校企共育”模式常态化,让“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手”成为人才培养的新常态。

一杯咖啡的香气,不仅见证了一群大学生的暑期成长,更勾勒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生动图景。未来,随着更多实践项目的落地,将有更多廊职学子在“课堂+产业”的双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答案。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