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酿”出新滋味
□记者 郭佳玥
秋日的庄浪县,空气中弥漫着苹果清香。一排排果树硕果累累,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然而,这里的苹果,早已不满足于只做鲜果市场上的“尖子生”,它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形记”,化身为一瓶瓶美酒、一箱箱饮品,沿着不断延伸的产业链,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9月18日,记者走进当地苹果深加工企业,探寻一颗普通苹果如何“链”出增值。
在平凉关山红酒业有限公司,一种近乎“慢艺术”的酿造正在悄然进行。车间里,没有机械的轰鸣,只有巨大的发酵罐静静矗立,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奇妙的酒香与果香融合的气息。
“清洗,榨汁,发酵,蒸馏……从加工到最终装瓶,需要三四年时间。”公司经理金黄龙指着生产线介绍道,语气平静却带着匠人特有的自豪。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精细活:200吨优质庄浪苹果,经过低温发酵(温度严格控制在12至18摄氏度之间)、多次蒸馏、陈酿,最终只能萃取出约15吨晶莹剔透的苹果蒸馏酒。
“时间成本很高,但为了品质,值得。”金黄龙说。他口中的品质,源于“纯天然”和“无菌生产线”的坚守。除了核心的苹果蒸馏酒,公司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出多种口味的调制果酒,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效益在时光的沉淀中显现。金黄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年收购加工苹果约200吨,现有设备满负荷年产量可达75吨酒,大约消耗1000吨苹果。目前年产销约3万瓶,均价在230元左右,年销售额可达300多万元。虽然规模不算巨大,但附加值显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条“慢”链条也带动了周边10余名工人在这里稳定就业,生产旺季能持续五六个月,工资月结,是附近村民增收的一个可靠渠道。一颗苹果,在这里经历了华丽的蜕变,价值倍增,成为名副其实的“液体黄金”。
与关山红酒业有限公司的“沉稳”不同,甘肃贡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活力则体现在“云端”。
下午时分,公司的直播工作室里,主播郭佳逸正对着LED显示大屏热情地介绍着手中的苹果汁,身后货架上陈列着各式苹果深加工产品: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果脯……互动区的留言不断滚动,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我们每天安排两场直播,上午下午各一场,每场大概两小时。”公司销售经理石小娟告诉记者,“目前有两个专职主播,主要推介我们的苹果以及果醋、果汁等深加工产品。”
直播这种新业态,为这家传统加工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平均每场直播能带来100多笔订单,最多的一场爆了1000多单,销售额达到4万元。”石小娟的笑容里透着兴奋,“直播带来的销售额,现在已经能占到我们总销售额的25%左右了。”
线上热度直接拉动了线下生产。直播间接到订单后,仓库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打单、拣货、包装、发货等一系列流程,节奏飞快。这条从“云端”延伸到全国消费者手中的快速供应链,已然成为企业销售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传统的销售渠道依然稳固。“大型企业的福利采购、超市直供、小型市场的批发,还有零售,构成了我们另外四分之三的销售基本盘。”石小娟介绍。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贡禾食品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覆盖面大大增强。一颗苹果,从田间地头到“云端”网络,再通过现代物流飞入千家万户,其旅程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广阔。
庄浪苹果品质优良,但过去多以鲜销为主,市场风险集中,附加值挖掘不足。如何破解“果贱伤农”的周期性难题?大力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补强供应链,成为庄浪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山红酒业和贡禾食品,正是庄浪县在这条路上探索的代表。前者通过精深加工,将苹果转化为高附加值酒品,以时间换价值,提升了产业的高度;后者则通过多元化产品开发和创新营销模式(尤其是电商直播),拓宽了产业的宽度和销售渠道的广度。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庄浪苹果,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上游紧密联系种植基地和果农,保障优质原料供应;下游则全力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将最终产品以更高价格、更快速度送达消费者。
这条不断延展、补强的产业链,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它稳定了苹果收购价格,让果农吃了“定心丸”;创造了就业岗位,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收;同时也提升了“庄浪苹果”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绝非简单的物理形态改变,而是一场深刻的化学变化。它变化的是苹果的形态,提升的是其内在价值,紧密的是农户与市场的联系,激活的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庄浪县果业站副站长王选强说。
从金黄龙对酿造工艺的执着中,从石小娟对直播数据的关注中,记者看到了庄浪苹果产业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一颗小苹果,“链”出了大产业,“酿”出了新滋味,也展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巨大潜力和生动实践。未来,随着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供应链持续优化、价值链不断提升,庄浪苹果的故事必将更加醇香动人。
责任编辑:樊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