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需在多重创新上发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202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人大老博士论坛”在京举办,主题论坛“资本市场如何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热议。

    该论坛上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对于一些没有抵押担保的科创企业相对比较谨慎,但在业务上将金融科技作为第一战略,提供适合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将科创属性的指标作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利用科技加强风控。不仅做一个资金的提供者,而且做一个生态赋能者,赋能到科创企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会某私募基金代表也表示,近年来基金加大了对科创产业的投资,一直参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科创企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等;推动银行信贷更大力度地支持科技创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健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提供便利;“全国一盘棋”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建立跨部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当前,科技金融初步建成包括创业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信贷等在内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但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普遍存在。科创型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轻资产特性与金融供给错配。可见,轻资产、高风险、信息不对称、价值评估体系缺失等是科创企业融资难主要成因。针对这些问题,创新金融产品体系和多层次服务模式,系统性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极为重要。

    当然,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更需系统性的“组合拳”,从企业自身、政府政策、金融服务体系等多渠道突破。从企业自身来说,成为“值得投资”的企业,是科创企业突破融资困境的根本之策。从“技术思维”转向“商业思维”,不只强调“技术多先进”,而要解决“技术能为谁解决什么痛点,并如何创造收入”,明确目标市场、客户画像、收入模式、增长策略和财务预测;还有团队建设“投资项目就是投资人”、打造知识产权“护城河”、学会讲故事、多元化融资渠道等。

    从政策角度来说,应深化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构建政策性担保体系、持续优化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的上市条件以及落实科创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当前,我国多部门已经协同发布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其中,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加至8000亿元、实施“创新积分制”和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等机制。“创新积分制”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评估指标,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实现“精准滴灌”。2025年二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远超一般贷款。

    从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的角度来看,如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提供贷款的同时,通过旗下投资机构等获得部分认股权或期权;投资机构则需培养深耕特定科技领域的专业能力,识别早期项目的价值,力争成长为长期产业耐心资本等;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中介,为融资过程提供专业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已有诸多案例。比如科技信用评估创新,“投贷联动积分卡”通过技术壁垒、股权投资等10+维度量化企业价值。比如政银担风险共担,湖北“知识价值信用贷”通过政府增信,使等机构实现纯信用放贷,最快3天审批。比如资本市场衔接创新,重庆推出“渝链通”服务方案,搭建160家企业股权融资清单与银行授信直连通道。

    科创企业融资是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融资,也是融资方式的巨大转变,需要多渠道多层面的创新,更需思维方式的转变。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