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杰
“硬科技”投资成为主旋律、从单纯投资转向综合赋能、政府投资基金更趋活跃……近日举行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释放出创投风投发展的新动向:在全球创投风投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创投风投市场正积极酝酿变革,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市场回暖AI成最大引力中心
创投即创业投资,风投即风险投资,两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和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大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创投风投行业白皮书》,揭示变革时代创投新逻辑。全球创投市场回暖,AI成最大引力中心。根据相关数据,2025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额预计将接近4400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
白皮书认为,中国创投风投行业正站在历史性转折点,从消费互联网和商业模式创新主导的传统格局,向以“硬科技”为核心的新范式转变。
根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去年全国创投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创下近十年新低,这种现象背后,是资本配置逻辑的变革——投资者不再热衷于“广撒网式”的早期布局,而是将有限资金集中投向少数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硬科技”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创投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触底企稳,新募集基金规模达到1.07万亿元,环比增长20%。与会嘉宾认为,创投风投正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不仅仅体现为数量扩张,更重要的是质量提升。
深度投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硬科技”投资成为创投主旋律,已成共识。从投资方向看,资本高度聚焦于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硬科技”领域。
哪些赛道最热门?白皮书显示,智能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生物科技将是三大热点领域。如智能及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工业产业正迎来历史性转折,去年中国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外资品牌,达到52.3%。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生成式AI从“百模大战”走向商业务实,投资重心从基础模型转向垂直应用和AI智能体。再如生物科技领域,基因治疗和细胞疗法迎来监管批准大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从技术引进向全球创新输出的角色转变。
“说起‘硬科技’,大家往往想到一个个制造业高新企业。事实上,能够孵育高新企业的‘温床’和‘土壤’的,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联的企业。”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看来,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本身也是GDP的最大板块和最大增长极,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认为,创投风投基金要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多多投资,深度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
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正形成
白皮书认为,中国创投风投行业未来发展将沿着深度垂直化、国际化重构、生态系统化三条清晰的主线展开。
在科技创化过程中,尤其是“从0到1”的早期阶段,传统金融体系难以有效匹配需求,股权投资基金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美元资本、民间投资之外,政府投资基金变得日趋活跃。
“政府投资基金已成为当前我国创投市场的重要组成。”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对股权投资基金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越来越清楚。
白皮书称,政府引导基金通过长周期存续设计、容错机制、分阶段投资策略来壮大耐心资本。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明确提出,要实现政府投资基金的精准化定位,优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退出机制。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政策,逐步回应行业难点。
业内认为,从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创投十七条”,到各地方政府推出风险补偿机制,一套覆盖“募投管退”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