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名师驻站下乡 培养乡村教师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清晨,铃声响起,长沙市望城区桥驿中学历史老师李治国站上讲台。这次,台下坐着的不是十几岁的学生,而是跟自己身份相同的乡村教师。

  “只有最大程度地利用本土历史资源,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滋养他们的这片土壤有魂脉,让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产生自豪感。”李治国刚上台,就抛出论点。

  台下,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崔应忠的目光紧锁讲台,听得聚精会神。他坐在这里,是因为另外一个身份——长沙市望城区桥驿中学名师农村工作站站长。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力量相对薄弱,推进农村教师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自2015年起,长沙市教育局开始区域推进名师农村工作站建设,截至2025年9月,长沙共建设106个名师农村工作站,356位名师下沉乡村指导,培养学员3300余人,辐射农村教师1万余名,实现所有学段、所有乡镇两个“全覆盖”,建立起城乡教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周三下午,望城区师大附中星城实验青石学校历史教师龙海燕简单吃了几口饭,便驱车来到桥驿中学。作为桥驿中学名师农村工作站的学员,所有线上线下活动,她一次都没落下。

  “工作站的站长和驻站名师都是城区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他们的‘陪伴式’教学传递给我们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龙海燕说。

  “像龙海燕这样非历史专业毕业从事历史学科教学的老师,在我们工作站的占比达50%。”崔应忠介绍,在乡村地区,跨学科、跨学段、跨年级的教师有很多,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针对性的指导。

  “以问题为导向提供‘菜单式’服务,是我们工作站的突出特色。”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邓芸说,长沙市名师农村工作站每站设一名站长和若干驻站名师,学员均来自当地及周边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提出学科短板和师资需求,驻站名师经调研后与学校共同制定研修培养计划。

  在宁乡市双江口初级中学,宁乡一中紫金中学的英语教师欧琰正在给学生上英语示范课。教室后方,宁乡市双江口初级中学名师农村工作站的全体成员认真做记录,准备在课后进行复盘分析。

  “与城市名校的工作室相比,我们的特点在于‘农’味十足。”宁乡市双江口初级中学名师农村工作站站长唐莹介绍,工作站不仅定期围绕小班化教学、复式教学等农村教学痛点进行深入研讨,还带领成员开展小微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许多驻站名师本是原学校的骨干,他们愿意投身乡村教育,凭借的是一份纯粹的教育理想,乡村教育正需要这样的点灯人。”宁乡市东湖塘中心学校校长钟凯自2016年担任校长以来,先后在五所学校任职。在他看来,名师工作站已逐渐成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平台。

  “长沙市名师农村工作站正以双向奔赴的姿态、深度融合的模式,推动乡村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长沙市教育局局长王旭说。

(本报记者 赵嘉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