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万亿交易量背后,USDT 正被黑灰产玩出哪些新套路?


(来源:吴说)

作者:BlockSe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h84gmPHG3g1OtkNzxh1Lg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读者可通过原文链接获得更多信息。如作者对转载形式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作者要求进行修改。转载仅用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吴说观点与立场。

距离 2014 年 Tether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锚定美元的主流稳定币 USDT 已经过去十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25 年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 2500 亿美元,预计年交易 36.3 万亿美元,超越 Visa + Mastercard 总和。稳定币凭借其与特定资产(如法定货币、黄金或其他稳定资产)锚定挂钩,自身价值相对稳定的特点,已在跨境贸易结算、企业资金管理、日常消费支付等多元场景中实现广泛应用:B2B 领域年化支付规模达 360 亿美元,P2P 转账覆盖小额高频资金往来,新加坡美罗百货、全球连锁零售巨头 SPAR 等实体商户均已接入稳定币支付。

然而,因其天然的匿名性优势,USDT 也被黑灰产团伙视为了资金流转的 “优选工具”。2025 年引起轩然大波的 “鑫慷嘉” 骗局,便是依托 USDT 完成资金收集与转移,最终导致数千名投资者资产受损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黑灰产利用 USDT 的犯罪新手段,并结合区块链安全领域的实践经验,探讨企业与用户的应对之策。

一、USDT 在主流区块链的发行情况

USDT 在多条公链的部署特性,为黑灰产跨链转移资金、规避追踪提供了便利。当前几大主流区块链的 USDT 发行情况如下:

Tron:基于 TRC-20 协议发行的 TRC20-USDT 发行量超 758 亿,凭借高吞吐量、低手续费的优势,成为黑灰产小额高频转账的常用选择;

Ethereum:ERC20-USDT 发行量超 790 亿,依托庞大的 DeFi 生态,常被用于伪装成 “正常理财交易” 的资金载体;

BNB Chain:BEP20-USDT 发行量超 74 亿,与交易所生态的紧密联动,使其成为跨境资金洗白的重要通道;

Solana:SPL-USDT 发行量达 23 亿,快速的交易确认速度,可帮助黑灰产缩短资金转移周期;

Polygon:基于 ERC-20 协议发行的 USDT 量达 14 亿,作为以太坊扩展方案,常被用于分流大额非法资金。

这种 “多链分布” 的特点,使得黑灰产资金可在不同公链间快速切换,增加了监管与追踪难度。而 BlockSec 推出的 Phalcon 和 MetaSleuth 产品,已实现对以太坊、BNB Chain、Polygon 等主流链的全覆盖监测和对 20+ 个跨链桥的追踪监测,为资金追踪与合规审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黑灰产利用 USDT 的六大犯罪新手段

手段 1 : 假 U 伪造

假 U 即伪造的 USDT,通常通过篡改链上数据、伪造交易记录等方式,使其在外观上与真 USDT 高度相似,但无实际价值支撑。黑灰产的常用套路包括:

在小众交易所或点对点交易平台,以 “低于市价 5%-10%” 为诱饵,吸引用户私下交易;

伪造 USDT 转账记录截图,欺骗受害者 “已到账”,诱导其先行支付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

开发虚假钱包 APP,内置 “假 U 生成功能”,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持有真实 USDT,进而骗取钱包私钥。

此类骗局对普通用户识别难度较高,但借助专业工具,可轻松验证。市面上常用的区块链浏览器(Etherscan 等)及 BlockSec 的 MetaSuites 插件可通过链上数据校验,快速识别假 U 的 “异常交易特征”,帮助用户与企业规避此类风险,该能力依托于 BlockSec 多年的全链风险监测能力,实时识别、并抓取入库,从而形成了数亿级的风险合约地址标签。

手段 2 :黑 U 流通

黑 U 指通过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盗窃、人口贩卖、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活动获取的 USDT,其核心风险在于 “资金来源合规性”。黑灰产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让黑 U 流入正常市场:

“跑分” 平台分销:搭建虚假 “数字货币交易代理” 平台,吸引普通用户成为 “跑分客”,用个人银行卡接收黑 U 兑换的法定货币,再转入指定账户,完成 “资金拆分”;

DeFi 协议混币:利用 DeFi 平台的 “匿名借贷”“流动性挖矿” 功能,将黑 U 与其他合规资产混合,增加资金追溯难度,掩盖资金流向;

跨境 OTC 交易:通过境外匿名 OTC 商家,将黑 U 兑换成其他虚拟货币,再转至境内交易所变现。

对于企业(尤其是交易所、支付机构)而言,黑 U 的流入轻则导致钱包被冻结,重则导致牌照吊销、高额罚款、甚至刑事监禁。BlockSec 推出的 Phalcon Compliance 产品,可通过地址风险评分、资金链路溯源、AI 风险行为分析等功能,实时识别黑 U 关联的 “高风险地址” 与 “异常交易模式”,帮助企业在用户充值、交易环节拦截非法资金,满足反洗钱(AML)与合规审查要求。

手段 3 :盗 U 升级

盗 U 手段已从早期的简单 “钓鱼链接” 、“地址毒化” 向更隐蔽的技术攻击演变,主要包括:

恶意插件劫持:在浏览器中植入插件,监控用户钱包操作,窃取私钥或转账授权;

智能合约漏洞利用:针对 DeFi 平台的合约漏洞,发起攻击转移用户质押的 USDT(如 2024 年某借贷协议因 “重入漏洞” 被盗走 1.2 亿 USDT);

供应链攻击:入侵第三方工具(如钱包 SDK、交易 API),在代码中植入 “后门”,批量盗取用户资产。

Bybit 的 15 亿美金被盗,就是一起由主权国家发起的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链上攻击,攻击者通过欺骗手段诱导 Safe 钱包的多个操作者签署了 Safe 钱包升级交易,进而成功接管了 Safe 钱包。攻击事件具体解析:Bybit 被盗事件分析 Bybit 被盗事件深度解析。

恶意升级:通过 7702 等区块链新特性欺骗项目方签署交易,接管项目方特权账户,完成资产窃取。比如最近发生的 SeedifyFund 和 Griffin_AI 项目被盗就是通过这种手法完成。

BlockSec 团队曾多次监测到此类攻击,并通过 Phalcon Security 威胁监控和攻击阻断平台,协助项目方在攻击发生的瞬间,抢先黑客一步,自动化完成攻击阻断。同时,Phalcon Compliance 的 “漏洞关联地址库”,可帮助企业提前标记曾参与攻击的 “恶意地址”,避免其通过平台进行资金洗白。目前,BlockSec 已完成 20 多起白帽救援,累计挽回超 2000 万美元损失,并实时守护链上超 500 亿美元数字资产。

手段 4 :USDT 洗钱

当前黑灰产洗钱已形成 “多链跳转 + DeFi 工具嵌套” 的模式,典型流程为:

1. 黑灰产将非法资金兑换为 USDT,分散转入 10-20 个 “中间钱包”;

2. 通过跨链桥将 USDT 转移至不同公链(如从以太坊转至 Polygon),并在 DeFi 平台进行 “借贷 - 抵押 - 兑换” 循环;

3. 将洗白后的 USDT 转入离岸交易所,兑换为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完成资金出境。

这种模式下,资金链路被切割成数十段,传统追踪方式难以穿透。而 BlockSec 通过 “全链路资金图谱” 技术,可还原跨链资金流向,识别 DeFi 操作中的 “异常循环特征”,为企业提供符合 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标准的合规报告,帮助企业满足跨境资金监管要求。

手段 5 :USDT 跑分平台

USDT 跑分平台是黑灰产利用普通用户账户 “洗白” 资金的典型模式,其运作逻辑隐蔽且具有较强的迷惑性:

黑灰产团伙先搭建虚假的 “数字货币交易辅助平台”,以 “在家兼职、日赚百元” 为噱头,吸引无业人员、学生等群体注册成为 “跑分员”。平台要求跑分员绑定个人银行卡或虚拟货币钱包,随后将境外电诈、网赌所得的 USDT 拆分后,以 “平台任务” 的形式分配给跑分员 —— 跑分员接收 USDT 后,需按照平台指令将等额法定货币转入指定账户,完成一次 “跑分” 流程,平台则按交易金额的 1%-3% 支付佣金。

这种模式将大额非法资金拆分为数百笔小额交易,借助普通用户的 “合法账户” 掩盖资金源头,给监管追踪带来极大难度。而 Phalcon Compliance 可通过分析 “多账户向同一地址归集资金”“小额高频转账” 等异常特征,快速识别跑分平台的核心资金池地址。

手段 6 :虚拟币传销

虚拟币传销团伙常以 “区块链创新”“稳定收益” 为幌子,将 USDT 包装成 “投资标的” 或 “入门门槛”,吸引用户加入并发展下线,其套路主要分为三步:

人设包装:通过社交平台打造 “币圈大佬”“海外理财专家” 等虚假人设,分享 “USDT 投资月收益 20%” 的虚假案例,营造 “低风险高回报” 的假象;

层级拉新:设置 “投资门槛”—— 用户需充值 1000-10000 USDT 成为会员,发展 3 名下线可升级为 “代理”,获得下线投资金额 5% 的 “推荐奖励”,层级越高,佣金比例越高;

资金池崩盘:前期用新用户的 USDT 向老用户支付 “收益”,维持骗局运转;当新用户增长放缓、资金流入不足时,团伙直接关闭平台,卷走所有用户的 USDT 跑路。

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市场的高风险性,尤其是 USDT 在黑灰产中被广泛利用的现状。不要轻信所谓的 “稳赚不赔” 投资承诺,对于那些回报率过高、风险极低的投资项目要保持高度警惕。

三、结语

USDT 作为区块链生态中的重要资产,其 “工具属性” 本身无正邪之分,但黑灰产的滥用已对金融安全与用户资产构成严重威胁。从假 U 伪造到多链洗钱,犯罪手段的技术化与隐蔽化,要求企业必须借助专业的合规工具(如 Phalcon Compliance)构建风险防线,也需要用户提升安全意识。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