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化新网)
近年来,作为石化行业的发展重点,化工新材料产业在规模和自给率方面均实现了长足进展。“十五五”将近,行业将驶向何处?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在近日召开的2025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未来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将聚焦新兴、未来产业重点应用领域,沿着国际化发展道路,在“新竞技场”上“大展拳脚”。
行业自给率大幅提升 “新竞技场”发掘机遇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副总工程师(专业)樊星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飞速发展,自给率从2020年的64%提高到2024年的82%,行业整体处于中高端水平,部分优势产品和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面向“十五五”,专家指出,化工新材料产业将步入“新竞技场”。
“未来18个潜在‘竞技场’,有望贡献全球三分之一的GDP增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专业)双玥指出,“新竞技场”主要包括电动车、半导体、电池、、未来空中交通等,此外还有清洁氢、低碳材料、新能源等“准新竞技场”。数据显示,预计到2040年,“新竞技场”有望创造出29万~48万亿美元的收入。
她进一步指出,我国目前已在多个“竞技场”具备优势,如电池板所需的硅材料、薄膜材料,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用于3D打印的热塑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
“我们相信,未来我国将继续在这些‘新竞技场’中占据优势,我们的石化产品将能够满足全球新兴产业的需求增长。”双玥说,要实现这一点,需要行业供给侧和需求侧不断迭代升级,并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培育技术制高点
“新兴、未来产业”和“海外市场”两者并行,为化工新材料未来发展提供重大机遇。那么,化工新材料在哪些领域最具发展前景?又该如何踏入国际化竞技场?
“化工新材料对支撑未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作用。”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乔冰举例说,在具有较高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化工新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其感知、控制和执行系统的核心硬件。目前聚醚醚酮材料已经应用于特斯拉Optimius Gen2、宇树科技Unitree R1等产品的关节模组和灵巧手外壳等部件。
在低空经济领域,化工新材料同样可以“大展身手”。乔冰指出,低空飞行器的部件对制造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碳纤维复合材料、聚甲醛POM、聚碳酸酯PC等化工新材料具有抗冲击、轻量化、透明度等性能,均已应用到飞行器机身、齿轮、风挡等各个部件。她特别提到,硫醚类材料对燃油和农药的耐性较强,在喷洒农药无人机领域有良好表现。
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智算中心、新型化学储能、高效太阳能电池等,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
乔冰坦言:“目前来看,要应用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化工新材料在纯化技术、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离高端产品还有差距。”
对此,她建议行业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关键领域化工新材料自主化水平;转变发展理念,完成从产品供应模式向多功能化、服务型、高值化、体系化、智慧化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的蜕变;强化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跟踪,积极关注未来产业下游需求和技术迭代对材料的要求变化,提前布局,培育技术制高点,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出海”之路机遇挑战并存 构建独特核心竞争力
而在“出海”方面,樊星认为,行业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她指出,机遇在于两方面:一是新兴经济体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人口红利、资源配备等优势崭露头角,拉动了高端化工材料全球需求;二是国际龙头企业逐渐调整发展战略,剥离部分化工新材料业务,为我国提供了突破高端技术壁垒的机遇。
“但也应注意到,国内企业在外投资建厂可能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当地技术标准、文化融合等差异带来的经营风险,不断升级的全球贸易摩擦也加剧了出海风险。”樊星说。
要踏足国际化发展,樊星指出,企业首先需要补齐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的短板,增强我国的竞争话语权。同时,出海企业应从目标市场的政治格局、本土文化、投资方式、资源获取路径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再着手投资建厂;注意错位竞争,促进就地消化海外产能,避免再将产品运回国内参与内卷;此外,还需推动管理本地化与文化融合,强化供应链管理与风险控制,降低运行成本。
“未来化工新材料产业将进入从生产导向型向应用导向型转变的重要时期。”樊星说,“我们可以对标国外发达经济体形成的应用导向型化工新材料体系,借鉴陶氏化学、科思创等国外龙头企业发展经验,聚焦小品种、多牌号、多系列产品开发,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