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沈阳
与熟悉的风景重新相识
当长假的脚步临近,出游的心已然躁动,但远方的喧嚣与人潮是否也令你心生踌躇?这个秋天,或许有一种更好的选择——让我们“归家”,而非仅仅“回家”。放下行李,换上轻便的鞋,以一位旅人的眼光,重新打量这座我们朝夕相处的城市。沈阳的秋日,藏着三条截然不同的呼吸节奏:一种是骑行的流动,一种是湖畔的静止,一种是山野的攀登。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目的地——我们内心深处所需的闲适与丰盈。
骑行浑河 在流动的风景中,阅读城市的脉络
倘若假期需要一点速度与风,那么浑河南岸的骑行栈道便是最佳起点。这不仅是条健身路径,更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城市生态画卷。
推荐你从浑河桥附近出发,沿着水流的指向,一路向东。你会发现,城市的喧嚣被缓缓甩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与天际线。秋日的浑河,水色澄碧,倒映着高远的蓝天,偶有白色的水鸟掠过,划破水面的平静。骑行至此,心境会不由自主地开阔起来。
对于带着孩子的家庭,这或许是让孩子暂时脱离繁重课业的绝佳方式。而对于结伴而行的少年,这更像一场青春的微探险,在协作与鼓励中,用车轮丈量家乡的广度,也丈量着成长的边界。
这场骑行,是一场与城市脉动同频的流动盛宴。前进未必是远行,沿着母亲河的轨迹,我们能读懂沈阳的过去与未来,在身体的运动中,收获心灵的畅快。
安驻丁香湖 于湖畔的留白里,寻回时间的质感
如果动与静需要一种平衡,那么位于市区西北于洪区的丁香湖,便为渴望安宁的家庭提供了一处完美的“留白之地”。
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壮丽,却有着北方难得的开阔湖景与柔软的草坡。举家前来,一顶帐篷,几把折叠椅,便可以了。目的不是为了“做什么”,而是为了“不做什么”。老人可以悠闲地晒着太阳,看着孙儿在草地上奔跑;孩子则拥有了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自由撒欢空间;而你,或许只需要一本闲置已久的书,或一首舒缓的音乐,便能将平日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秋日午后,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环湖的青草和树叶,发出沙沙的轻响。这是一种被自然包裹的治愈感。在丁香湖的露营,是一次对“慢生活”的实践。在这片城市腹地的水岸旁,我们得以从效率至上中抽离,重新学会如何虚度时光,如何与家人和自己温柔相处。
攀登马耳山 向山野深处去,收获秋天的馈赠
当秋意渐浓,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对于好动的都市人而言,沈阳南郊的马耳山是一座恰到好处的山——它不失野趣,却又不至于太过险峻,让登山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缓步入山,城市的嘈杂瞬间被隔绝,取而代之的是秋日山林特有的宁静与丰富。树叶开始染上斑斓的色彩,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山路两旁或许还能遇到熟透的野果。
攀登的意义不在于征服,而在于对话。登顶那一刻,视野豁然开朗,这里仿佛可以远眺整个沈阳的秋色。而下山后的乐趣,则在于那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菜。散养的土鸡、刚摘的蔬菜、新磨的豆腐……简单的烹饪方式,却有着城市里难寻的鲜美与踏实。这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一场有益身心的运动的最佳犒赏。
攀登马耳山,是一次向山野的致敬。它让我们在汗水中释放压力,在自然中重获能量,并在土地的馈赠里,品尝到秋天最本真的味道。
这个十一,我们或许没有远行,但却进行了一场更为深刻的“归家”之旅。无论是骑行、露营还是登山,我们最终抵达的,不是某个地理坐标,而是一种久违的生活心境。在熟悉的风景里,我们以新的方式与自己、与家人、与故乡重逢。这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笃定与闲适,或许正是长假最好的礼物。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寇俊松 摄影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