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马珉璐 通讯员 陈哲)近日,走进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项目施工现场,总面积6.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经建设完成,20余名工人正进行地面平整、管线安装施工等收尾工作,为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全力冲刺。
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6.48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5亿元。为实现该项目“拿地即开工”,廊坊开发区先后组织14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调度会及上门走访13次,简化审批事项7项,精简审批要件36项,解决用水用电等难题7个,推动项目早开工建设近一个月。
“从项目前期对接立项到核发施工许可证,廊坊开发区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杰介绍,该项目将引入5G+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工厂2.0版,可年产汽车零部件50万台(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今年,廊坊开发区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更快、办事更简、服务更优,有力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
2024年以来,廊坊开发区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模拟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以拿地为时间节点,变等地期为加速期,有力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早开工建设、早竣工投产。
围绕加快签约项目落地速度,廊坊开发区创新推出“两条腿走路,两条线并行”审批模式,即实行土地供应环节、项目报批环节“两条腿走路”,推行项目报批环节主线审批和辅线审批“两条线并行”,有效解决项目签约落地后开工慢等问题。
今年4月,在总结原有审批改革经验基础上,廊坊开发区制定出台《强化工程建设项目接力审批加快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实施意见》,细化现场踏勘锁定问题、定制计划精准服务、多审并联协同推进、智能系统全程盯办、专题调度破解堵点5项措施,破解审批流程衔接不连贯、部门协作不紧密、项目落地耗时长等难点堵点,实现项目拿地与开工审批同步办理。
“高效办成一件事”,让政务服务更贴心。去年以来,廊坊开发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强化改革引领与数字赋能,推动业务高效协同和数据有序共享,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部门协同办代替群众来回跑。
根据职能设置,2024年第一批11项和第二批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廊坊开发区落地应用。线上,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实现在线受理;线下,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
这样的转变,让冀香小胖餐饮店店主李东升感触颇深。“相关证照在递交材料当天就拿到了,这让我们餐饮店开业时间大幅提前,多出了6万元实实在在的营业额。”李东升的话语,道出了廊坊开发区推进开办餐饮店“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给经营主体带来的获得感。
惠企服务做“加法”,审批流程做“减法”。截至目前,该区1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跑动次数由143次压减至4次,办理环节由135个压减至16个,申报材料由294个压减至80个,办理时限由368个工作日压减至139个工作日,压减率分别为97%、88%、73%、62%。
帮办代办服务是廊坊开发区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专区,制定出台企业服务中心(专区)工作制度,组建帮办团队和政务服务监督员队伍,为企业提供审前指导、全程代办、业务咨询等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累计为810家次企业提供手把手帮办服务,办事便利度全面提升。
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审批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延伸服务三项工作机制,将坐等审批、被动审批转向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由专业的审批人员提前介入审批事项,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专业指导,对硬件建设进行预踏勘,对后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薄弱点进行预判,防止企业重复建设,打造“审前服务+批前指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