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盈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苍溪专场系列活动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举行。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苍溪不仅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以农特产品为媒、以科技为翼、以非遗为魂,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文化赋能”的融合发展之路。此次活动围绕“凝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先后举办了革命老区农特产品推介会和“社会力量老区行”现场观摩活动,全面展现了苍溪在农业现代化、非遗活化、消费帮扶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红色热土孕育珍品 农特产品香飘四方
苍溪曾是面军长征出发地,素有“川北红都”之称。如今,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众多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
9月22日,以“凝聚社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革命老区农特产品推介会在苍溪举办。活动现场人流如织,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苍溪川明参、岳东手工挂面、苍溪鳖、脆香甜柚等特色集中亮相,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平台企业及市民驻足品鉴。
苍溪雪梨作为当地传统名产,已有千年栽培历史。如今通过科学育种,已培育出“苍梨5-51”“苍梨6-2”“翠雪”等6个新品种,全县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量13.6万吨,综合产值超28亿元。一枚雪梨,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见证了军民情深、城乡变迁的历史脉络。
作为“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苍溪红心猕猴桃源自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品牌价值已达80.99亿元,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天府名品”质量认证。历经近50年发展,苍溪猕猴桃产业从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超39万亩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品牌化的“金字招牌”。
这些产品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它们生长于青山绿水之间,凝聚着老区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份产品背后,都蕴藏着一段红色记忆、一个乡村振兴的故事。
为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推介会搭建起一个集中展示、宣传推广、贸易洽谈的高效平台。活动邀请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电商平台、餐饮企业等专业采购商现场洽谈,推动签约合作。据统计,推介会当天,共有来自全国20个革命老区省份、省内5个市州、1个托底性帮扶县的50余家生产主体,以及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蚂蚁科技等平台企业参与,意向采购涵盖果蔬、粮油、畜禽、干货等十余个品类,有效拓宽了老区农产品的市场通道。
青川大朴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本次活动的参展企业,其负责人廖守全表示:“感谢推介会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以‘非遗+创新’方式生产腊肉,以前渠道有限,今天接触了很多大客户,对事业发展帮助巨大。”采购商本来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晓波也感慨道:“老区产品品质过硬、故事性强,我们将积极引进,让更多消费者品尝老区味道、感受老区精神。”
科技赋能农业链 智慧农机助增产
9月23日,丰收节“社会力量老区行”现场观摩活动继续在苍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客商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先后走进农产品展示区、振兴工坊非遗技艺传承与作品展示区、育秧育苗中心、农俗活动区及机械化展示区,沉浸式体验苍溪农业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底蕴。
在苍溪县白鹭湖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育秧育苗中心,物联网技术与后台系统联动调控着大棚内的温湿度与灌溉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物联感知系统,苗情、墒情、雨情一目了然,育苗成功率提高近20%。”据悉,该中心每年可培育优质秧苗2000余万株,辐射带动5万亩农田实现标准化种植,仅机械化育秧一项就为农户亩均节约成本150元以上。目前,苍溪已建成3个育秧育苗中心,构建起“县有中心、镇有站点、村有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覆盖率达85%。
在智慧农业机械化展示区,植保无人机、旋耕机、播种机等高性能农机设备整齐陈列,中型、小型收割机在高标准农田中同步作业,引来嘉宾纷纷拍照记录。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任小平介绍,全县3000余台农机已接入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作业调度、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科技赋能,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五年前提升32%,良种覆盖率达98%,今年粮食产量预计突破40万吨,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科技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在农产品展示区,苍溪雪梨膏、红心猕猴桃、川明参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走向全国。目前,苍溪县已整合2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覆盖京东、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的电商网络,并在成都、重庆等地开设了直营店。今年以来,消费帮扶销售额已达1.8亿元。
非遗活化促增收 消费帮扶暖民心
在振兴工坊非遗技艺传承与作品展示区,唤马剪纸省级传承人李自鹏手起剪落,一幅“丰收图”跃然纸上,引得观众连连称赞。展示区内,唤马剪纸、苍溪根雕、歧坪真丝地(挂)毯、岳东手工挂面、笋壳画等非遗作品琳琅满目,不仅传承了技艺,更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歧坪真丝地挂毯传承人刘华介绍,通过“工坊+传承人+农户”模式,真丝挂毯远销韩、日、美等国,年产值超1000万元。岳东手工挂面则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每年带动5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目前,苍溪已建成非遗工坊12个,培育传承人156名,开发文创产品50余种,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与此同时,非遗活力在电商直播中进一步释放。活动现场搭建的3个直播台前,主播们热情推介苍溪非遗与农特产品。据统计,当天直播累计吸引观众13万余人次,达成订单5000余笔,销售额13万元。“通过直播让非遗‘火’起来,既传承文化,又鼓了钱袋子。”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胡博说。
农俗活动区则成为活动互动体验的亮点。稻田里,“摸鱼抓鸭最在行”比赛热闹开赛,农民与嘉宾共同体验农耕乐趣;田埂边,“农家美食最拿手”烹饪现场,手工磨豆浆、打糍粑、蒸米糕、包皮蛋等活动引来阵阵欢笑。来自成都的客商李先生表示:“这些活动让我们看到农产品的品质与特色,回去后一定发动更多人购买。”他当场签订了猕猴桃采购协议。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流欣表示:“消费帮扶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我们通过展示平台、互动活动、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助力农户增收致富。”据介绍,苍溪未来将继续深化消费帮扶机制,推动农特产品与非遗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成果。
从农特产品推介到科技农业展示,从非遗活态传承到消费帮扶推进,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苍溪专场活动不仅是一场农产品的展销盛会,更是一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苍溪以实干与创新,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老区特色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