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商铺租户已经清退完毕
杨浦区霍山路1200弄小区居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小区底楼沿街门面房出租给私人开出了一间间小店铺,这些私人经营业主为了扩大经营场所,在租赁的商铺内搭建阁楼、封闭天井,甚至占用店铺门前的公共场地,存在治安、消防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也给楼上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搭建空中阁楼
既住人又充电
霍山路1200弄小区是一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房龄已逾40年,楼栋总数6栋,居民共计144户。
小区居民向记者介绍,小区北面临近霍山路的底楼是一排沿街商铺,原本是社区的粮油、百货商店,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铺面大多也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模式,出租给了他人开店,有超市、美容、建材等一系列小店铺,而且基本变成了私人经营,随后问题接踵而至。“老房子本来就经不起折腾,这些经营者在店铺里又是乱搭建,又是封天井,把原本的店铺越改越大,甚至搭成双层阁楼。”小区居民诉苦道,因为楼下商铺乱搭建,搞得周围环境乌烟瘴气,整个店铺都扩到外面的上街沿,甚至都侵占了人行道,安全隐患重重,楼上居民苦不堪言。
在居民向相关部门反映后,属地街道也对沿街店铺的搭建乱象进行了整顿,但屡禁不止。平凉路街道社管办主任徐嵇刚告诉记者,执法人员上门调查发现,此处违法搭建现象确实比较突出。商铺内部空间居然被隔断做成了阁楼,而且里面不仅住了人,电动车还搬到里面进行充电。“二层的阁楼里还被隔成一个个小隔间,住了十几个人,飞线充电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徐嵇刚表示,这些搭建的阁楼非常隐秘,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只有走到里面,从入口进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
违建时间已久
溯源寻产权人
如此乱象,如何整治?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首道难题,就是这些违法建筑因为历史悠久,已经无法溯源,成了一笔糊涂账,根本就不知道是谁搭的。
徐嵇刚指出,这么多年来,底楼的店铺开了又转,转了又开,租客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当执法人员调查时,租客大多都说自己租下来时这些建筑就有了,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搭建的,这也给彻底整改造成了困难。
既然无法找到原始搭建人,执法人员决定转变思路,追根溯源,从商铺的产权人入手,通过产权人再与租户沟通协调,解决违法建筑的问题。然而,要想找到这些商铺的具体产权人,同样不容易。徐嵇刚坦言,因为房龄已超过40年,中间的变故太多,商铺的产权人也几经变更,还涉及企业改制等,让整个寻找的过程特别曲折。多个部门联合调查,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历经数月的苦寻、一遍遍的筛选和甄别,最终通过抽丝剥茧找到了底层七八家商铺的所有产权人,一共涉及4家单位,其中2家为国有企业。
租客全部清退
违建拆除在即
找到了产权人,为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的违建问题打开了突破口。相关部门制定的思路是,通过产权人与租户沟通,协商解除租约,在对租户进行清退之后再将违法建筑全部拆除。
“整个沟通过程也很曲折,很多租户不愿意离开。”徐嵇刚表示,在沟通过程中,执法人员多方协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租户的不同情况,建议产权方给出了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在2家国有企业作出表率的情况下,顺利推动了产权人与租户的提前解约,并有序安排租户进行清退。
记者在现场看到,霍山路1200弄小区沿街商铺有30多米,这里的商铺包括粮油店、理发店、五金店、美容店等,目前商铺门口已经用蓝色挡板进行了隔离,外人已经无法进入。
徐嵇刚介绍,目前这些店铺所有的租户已经全部清退完毕,接下来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对这些违法建筑进行拆除,预计整个拆除工作将在本月底完成。
本报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