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双线包保”机制 织密基层健康防护网


转自:贵州日报

面对群众健康需求向多元化、精细化升级的新形势,遵义市仁怀市全面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基层健康服务新格局,不断推动卫生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双线包保”机制落地见效,仁怀市强化制度保障,夯实政策基础。2025年6月20日,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仁怀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线包保”工作方案》,为机制实施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遵循。随后,仁怀市卫生健康局细化任务清单,围绕26项具体工作内容下发操作指南,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已统筹行政领导干部300余名、医疗业务骨干2000余名下沉一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机制高效运行筑牢人力支撑。

“两条腿走路”更稳健

“双线包保”机制的核心在于行政线与业务线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实现资源整合与服务增效。

行政线由“卫健系统领导干部+属地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组成,主要承担统筹协调、政策宣传、群众需求摸排等职能,联动社区、物业、村(居)委会等基层力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业务线由“医共体总院临床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辖区村医”构成,采取“分村包干、团队协作、入户上门”的服务模式,提供慢性病随访、健康体检、疫苗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诊后康复指导等全周期、专业化医疗服务。两条线既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形成了“行政推动、专业支撑、群众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

从“格”到户责任包干

网格精细管理。仁怀市依托“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全市20个乡镇(街道)的社区(村)全部划入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行政包保干部+1组业务服务团队+1名健康联络员”的“三位一体”服务小组,实现责任包干、闭环管理。目前,全市已组建181支健康联络员队伍,配备人员2500余人,真正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

分类精准服务。针对老年人群慢性病高发、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仁怀市创新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

绿色管理:面向血压、血糖控制良好,服药依从性高且无靶器官损害的患者,由村卫生室定期开展随访服务;黄色管理:针对控制不理想、依从性一般或伴有轻度靶器官损害的患者,由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重点跟进;红色管理:对病情严重、控制极差、依从性低的高危患者,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直接介入,实施重点监管和个性化干预。

全程保障,确保实效。为防止“双线包保”流于形式,仁怀市构建了全流程保障体系,确保机制可持续、服务真落地。强化能力培训:市卫生健康局组织专项培训,覆盖操作规范、沟通技巧、应急处置等内容,全面提升包保人员政策理解力与服务执行力。严格绩效考评:将居民满意度、服务完成率、健康档案准确率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动态督导问效:通过不定期抽查、群众反馈、数据监测等方式,持续跟踪服务质量,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服务不走过场、不打折扣。

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自“双线包保”机制运行以来,仁怀市基层健康服务质效双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先后与南京鼓楼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7家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达成合作共建。引进名医名院长17人、完成名医博士师带徒25人,成立名医名院长、博士工作室8个。截至2025年8月,全市医疗机构派出189名医务人员到省外学习。医共体总院累计下派医务人员达7654人次。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为54.56%,同比上升9.05个百分点。全市动态更新居民健康档案40.5万人次,完成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46069人;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66080人,面对面访视次数超30万次。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较机制实施前提升17个百分点。

仁怀市“双线包保”机制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与精细管理,真正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织密了基层健康防护网。这一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精准性,为推动健康仁怀建设探索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径。

(陈颖)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