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通辽9月23日电 (记者 霍晓庆 通讯员 包雪晶)9月22日记者从通辽市科技局获悉,2025年以来,通辽市深入开展“科技助企行动”,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截至目前,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102.9万元,帮助62家企业缓解了研发资金压力;促成15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为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通辽市科技局组织专业服务团深入全市9个旗县市区的200余家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重点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平台奖补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方式和研发活动管理模式,确保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在专业服务团的动员和政策指导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数量达215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53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内蒙古蒙古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待正式获批后,预计每年可享受税收减免近800万元。
针对企业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通辽市科技局征集企业人才需求,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中选聘企业科技特派员142名,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19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4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突破提供了人才支撑。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通辽市科技局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专家团,先后8次深入40余家企业开展服务,既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应用场景,也为企业提供了高层次智力资源。
通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辽市将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助企行动”,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科技资源投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更多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锻造更加强劲的科技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