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维度发力构建创新生态


本报讯(记者 樊娅楠)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升级科创平台能级、加速技术攻关与成果落地、持续优化服务生态……

今年以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依托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紧扣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要求,从创新主体、平台载体、科技工程、产学研协同、科创环境五大维度发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支撑。

青海高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光伏企业,其自主制定的《太阳能级单晶硅硅棒》《硅片》企业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海丽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高纯晶硅研发,产品纯度99.99%,拥有专利74项、著作权14项,持续推进科创项目深化降本增效,综合电耗与碳足迹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针对企业不同规模与成长阶段,西宁开发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开展差异化扶持,强化政策引导与跟踪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50家、专精特新企业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3.3%。

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拥有省级工程中心28个、重点实验室37个,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铬酸钠溶液提纯、高纯电容级硼酸制备等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企业青海康普生物攻克沙棘原花青素、沙棘籽粕蛋白和沙棘蛋白肽粉3项产业化制备专利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年增效超3750万元,推动沙棘资源“吃干榨净”。依托区位与产业优势,深耕校地校企合作,推动技术对接与成果转化,泰丰先行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景太阳能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硅单晶热场仿真实验室,西部铟业联合广东华鑫突破铟基靶材制备技术,力争年内攻克“TBC电池新型高效组件”等2项核心技术。通过中试技术转化,盐湖化工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7项;蓝湖善成研发国内首台硫酸镁钾饲料添加剂设备;天域科技取得全省首个骨科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金诃藏药推进“现代藏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青海电子研发600兆帕以上高抗拉锂电铜箔,助力下游电池提升能量密度与寿命。在完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组织开展“孵化载体银企对接会”、政银企知识产权“入园惠企”、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获得更多创新资源。

“西宁开发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市—省—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梯队,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西宁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