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一年前的9月,中证A500ETF现象级“出圈”,其名字几乎无处不在:机构忙着开展一场场路演,行业内的交流话题总绕不开它,各大平台的营销宣传铺天盖地,就连穿梭在城市中的地铁广告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谓将ETF抢首发的大战盛况演绎到了极致。一年后,喧嚣逐渐沉淀,中证A500ETF分化格局凸显,规模缩水情况也在发生。在业内人士看来,中证A500ETF未来仍需以时间换空间,长期看仍具备巨大的规模增长潜力。
规模逼近1900亿元
“提起公司布局中证A500ETF那段日子,可谓是全力以赴,大家都忙着打磨产品、营销方案。”某大型公募市场人士感叹。
2024年9月,正式面市,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获批并在同月火速成立,在单只20亿元规模上限的背景下,彼时发行总规模逼近200亿元。同年11月,华夏、易方达、博时等12家公募旗下第二批中证A500ETF接踵而至,再为A股市场吸引超240亿元的增量资金。此后,东财、浦银安盛等一批公募也开始加入布局新指数的大军。
一年过去,中证A500ETF家族已然扩容,从最初的10只增长到43只(含增强型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中证A500ETF上市总规模达1899.26亿元。其中,首批10只基金最新规模达1111.41亿元,占比58.52%。
历经一年运作,5家公募旗下相关产品规模超过了百亿元。其中,华泰柏瑞基金、国泰基金相关产品规模超200亿元,分别为223.51亿元、207.02亿元。紧随其后,A500ETF南方以188.51亿元规模位居第三,中证A500ETF富国、A500ETF嘉实也分别以119.11亿元、115.58亿元跻身前五。
同时,中证A500ETF的产品矩阵也在丰富。2025年5月以来,摩根基金、国泰基金等8家公募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相继成立,8月以来,3只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也相继面市。
“一年来,对比首发时的集中宣传,公司在具体持营中的策略有了明显调整。”招商基金指数产品运营部相关人士表示,经过前期对中证A500指数的科普,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后,现在公司更多侧重于后市行情的展望分析,以网格、定投等交易策略的引导为主,中证A500ETF在回归工具属性。
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则指出,一方面,公司仍注重与私募、券商资管、养老金、FOF等机构投资者的路演交流,以专业化服务去赢得机构信任。另一方面,也在做好个人投资者的拓展。从产品流动性支撑的角度来看,头部公司正持续加大对中证A500ETF做市资源的投入,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剩余,为产品交易的活跃度、成交便利性提供了基础支撑。
50亿规模盈亏线成考验
一年前,是产品宣发的一片繁荣,一年后,则是渠道品牌的实战比拼。潮水退去,马太效应终究要面对。
Wind数据显示,若仅对比首批产品来看,5只大型公募旗下的中证A500ETF规模已超百亿元,但同期,部分中小型公募的产品规模则仅超30亿元。从规模变化看,对比产品成立后首个完整报告期,即2024年末的数据,仅华泰柏瑞基金一家公募的中证A500ETF最新规模实现增长,同比涨28.1%,其余9只产品均在下滑,且部分产品规模跌逾五成。份额方面,也仅有A500ETF华泰柏瑞份额增长11亿份,份额缩水的9只产品中,国泰中证A500ETF甚至缩水超百亿份。
事实上,多只中证A500ETF在成立后的第二个完整季度就已有规模下滑之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首批产品中,仅富国基金、嘉实基金旗下产品规模增长,各涨8.77%、28.64%,其余8只规模则环比下滑。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13只数据可取得的产品中,也有10只规模环比下滑,其中多数产品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环比抬升,这也意味着,规模份额下滑主要与个人投资者赎回相关。
招商基金指数产品运营部相关人士则表示,中证A500ETF作为偏向配置的宽基指数,个人投资者的交易特性较强,整个区间的换手较高。机构投资者相对来说更看重配置属性。相关产品规模下滑,主要与行情上涨、部分投资者落袋为安有关。同时,年内行业主题ETF机会持续涌现,也可能推动部分投资者进行投资方向的切换。
除了规模缩水,ETF较高的成本压力也在进一步压缩公募收入甚至入不敷出。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透露:“单只ETF的固定成本大体上分为系统成本、人员成本和运营成本三部分。ETF运作高度依赖技术系统,公司每年搭建成本大致为90万元,人员成本每年也要90万元左右。运营成本上,指数使用费属于绝对刚性,做市费用则属于相对刚性,中证A500ETF等产品的营销费用按30万元预估。综上所述,每年的固定费用开支或达到200万元以上,而规模至少要稳定在50亿元,才能保持盈亏平衡。”
当前中证A500ETF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已降至“0.15%+0.05%”的业内最低水平,若从成立已超半年的29只中证A500ETF来看,18只产品规模低于这一盈亏线。
“‘赢家通吃’可以说是ETF市场真实存在的境遇。从公司角度而言,ETF是一定要跟进布局的,否则会在市场中‘掉队’。与业内交流的实际情况看,部分公募可能出现比较吃力的情况,维持市场交易量和成本的平衡,这时,公募可能更倾向于‘田忌赛马’,寻找差异化赛道,例如布局指数增强基金等。”有公募从业人士坦言。
仍需以时间换空间
若对比知名度最高的宽基指数“老大哥”沪深300来看,“一岁”的中证A500尚不能及。全市场跟踪的股票型ETF共计30只(含),总规模高达1.17万亿元,其中,2012年成立的首只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已超4000亿元。
从净流入额看,长期视角下,沪深300ETF仍是当仁不让的“一哥”,然而在市场呈现一波上涨行情时,中证A500ETF的价值同样已被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年初以来,沪深300ETF华夏以279.92亿元的净流入额居全部ETF榜首。6月以来,A股市场走势逐步上扬,沪指先后突破3400—3800点共5个关口,在这一阶段,A500ETF华泰柏瑞则以99.46亿元的净流入额跻身市场前三。业绩表现看,2024年成立的24只中证A500ETF自2025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也达21.71%。
那么,中证A500ETF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何时才能符合市场此前的期待?招商基金指数产品运营部相关人士表示,仍需以时间换空间,客户培育也需要长期精耕细作。沪深3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各有特色,重点是找到各自的适配客群。未来,中证A500期指和期权有望实现相关ETF规模扩容。
前述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指出,目前中证A500ETF在整体规模上和沪深300ETF无法同日而语,仍需要有稳定、长期、大量的资金配置,正所谓“吨位就是影响力”。衍生品方面,行业也在期盼中证A500指数相关衍生品尽快推出,成为专业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
银华基金表示,未来随着相关衍生品的推出,围绕中证A500指数的策略工具还将进一步扩充,有望吸引更多类型的投资者参与。除了现有的投资者持续加大投入外,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均有望大规模流入中证A500指数。
北京商报记者 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