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期逆回购机制迎调整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国庆假期临近,公开市场工具再迎调整。就在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2025年第3号公告指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即日起,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

这是年内人民银行二度调整公开市场工具的操作方式,两次调整均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早前,中期借贷便利(MLF)于2025年3月变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

从“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变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意味着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实际的资金需求决定投放时间与规模,金融机构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资金利率由投标利率决定。此举可以充分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也能更好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更好地反映市场真实的资金供求状况。

而在本次14天期逆回购调整后,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箱中,临时隔夜正逆回购、7天期逆回购操作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显示其政策利率地位。其他期限逆回购操作、买断式逆回购、MLF则均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唯一政策利率。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14天期逆回购操作由数量招标转为利率招标,即14天期逆回购操作由利率调控工具转变为数量调控工具。此前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保持15基点的利差,后续14天期逆回购操作转变为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构建基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其他期限操作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与MLF操作机制对齐,定位于数量型调控政策工具,与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有别,有助于强化人民银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地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补充道。

2024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年论坛上提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经基本承担了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功能。此后,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几经优化完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逐渐成形。

按照过往操作惯例,人民银行通常会在“十一”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启动时间和具体投放规模则会根据节假日安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

明明预计,人民银行将在下周基于市场流动性走势择机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对冲资金跨节压力。利率层面,随着后续14天期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MLF等数量工具互相补充,人民银行可能通过中长期数量投放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后续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的空间仍然存在。

王青进一步指出,5月8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预计人民银行下周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也将同步下调10个基点至1.55%。本次人民银行节前重启14天期逆回购、节后利用资金到期实施净回笼,将削峰平谷,引导短端市场利率持续处于稳定充裕状态。后续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等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中长端市场利率上行空间有限。而随着9月美联储恢复降息,外部因素对国内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弱化,四季度人民银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